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制作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制作技艺篇
[移动版]
301、
浦城包酒制作技艺
[
福建省
南平市
浦城县
]
浦城包酒历史悠久,明万历《浦城县志》有明确记载:“色似琥珀,其味醇浓,俗名‘七倒金’”。清朝著名学者梁章钜(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的评价尤为突出,他数居浦城,必饮其酒,每为之倾倒,并赞之:“余谓必求琥珀光者,惟浦城之红酒(包酒)足以当之,似此色香味俱佳,再得藏至五年以外者,当妙绝天下矣”;“若贮至十年,恐海内之佳酝,无能出其右者矣”。浦城包酒酿造的特殊技艺在酿酒业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当地人们生活息…
[详细]
302、
碎铜茶制作技艺
[
福建省
南平市
邵武
]
碎铜茶,产于和平镇海拔1400多米的留仙峰、武阳峰山脉。武阳峰亦名“观星山”,故又称“观星茶”。碎铜茶形如雀舌,色泽鲜亮,汤青叶绿,淳浓甘甜,茶中的氨基酸比一般茶叶要高上2倍,其茶多酚和茶多酚氧化成分含量较一般茶叶高3倍。碎铜茶除具有与其他茶叶一样的功效外,还含有特殊的微量元素,有疏风清热、解暑消食、凉血生津的效果,能止腹泻,特别是对急性肠胃炎、胃酸过多、胃溃疡、胆结石、高血压、哮喘等疾病有明显疗…
[详细]
303、
建瓯北苑御茶制作技艺
[
福建省
南平市
建瓯
]
北苑地处福建北部,宋隶属建州建安县(今建瓯市)。北苑御焙遗址位建瓯市之东二十里,即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后。东峰镇是北苑御茶之故乡,全境方圆302.6平方公里,辖有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良种场,总人口40973人。北苑茶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最为著名的御茶,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闽龙启元年(公元933年),建州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市)有位茶园业主张廷晖,在凤凰山(今建瓯市东峰镇境内)经营方…
[详细]
304、
浦城肉燕制作技艺
[
福建省
南平市
浦城县
]
浦城肉燕加工制作历史悠久,因其细而润滑、脆而爽嫩、入口时有燕窝的味道称为燕丸,是本地区民间婚嫁喜庆寿筵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肉燕含太平吉利之意。肉燕上桌,宴席开始,“无燕不成席”、“燕丸上桌放鞭炮”成了规矩。制作工艺为:1.将猪后腿精肉取下筋膜。2.用木锤将肉捶成肉茸。3.放入精选的上等薯粉擀成薄如纸张片状食品称燕皮。4.用鲜五花肉、葱白、荸荠切为馅料,投精盐、味精拌匀。5.取燕皮包馅料,燕皮中腰…
[详细]
305、
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
[
广东省
惠州市
惠阳区
]
戴凉帽是客家人的一种穿戴习俗,北宋年间就有苏东坡的“苏公笠”的记载,至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被贬惠州,有一天见爱妾王朝云顶着烈日在花园里打理花草,为了爱妾不受日晒雨淋,就在当时竹笠的基础上,在中间开一孔以适应发髻的凉帽给她用。人们纷纷效仿,于是成了后世的客家凉帽。淡水客家凉帽在历史凉帽的传承中经过改进和优化,形成了本地的特色。淡水客家凉帽是用薄薄的竹蔑片编织而成,外形颇似平坦…
[详细]
306、
怀仁陶瓷制作技艺
[
山西省
朔州市
怀仁县
]
怀仁素有“北方瓷都”之称,据《大明一统志》、《大同府志》等相关记载,“怀仁窑”由吴家窑、小峪窑和张瓦沟窑组成,历史上曾与大同青磁窑、浑源窑并称“北方三大民窑”,辽金时期便以生产瓷器而闻名。中国陶瓷博物馆陈列的宋代“兔毫釉碗”和元代“枫叶瓶”皆出自怀仁,相传,闻名于世的大同九龙壁也出自于怀仁古窑。怀仁陶瓷制作选料严格讲究,主要选取本地生产的高岭土、粘土、石英、长石等“四大原料”。制作工艺分为选料、原…
[详细]
307、
大良鱼灯制作技艺
[
广东省
佛山市
顺德区
]
清末民国,顺德时和年丰之际,大良鱼灯会名动一时,成为与佛山秋色、沙湾飘色齐名的盛会,鱼灯制作技艺也备受推崇。大良鱼灯最显著的特点,是仿真度高。像真度高低与否,直接体现艺人技艺的高低,精湛艺人制作的鱼灯,骨架大小、鱼鳞颜色恍如真鱼,清代诗人评论鱼灯时,曾多次强调灯形的逼真:“行过溪桥光照水,双双鳞影误真鱼”,能让“世人真假都难辨”。有关鱼灯制作技艺的比赛,也以精细度、逼真度作判断胜负的重要依据。正是…
[详细]
308、
双皮奶制作技艺
[
广东省
佛山市
顺德区
]
洁若凝脂的双皮奶,上层奶皮甘香浓郁,下层奶皮滋润可口,其色、香、味可用“甘香酥滑奶双皮,玉液凝脂润雪肌”来形容。双皮奶最迟创于清末民国年间,据说由大良迎恩市其记奶品店创制。后来双皮奶制作的店家董孝华在大良华盖路开设民信牛奶店,并将技艺传予董兆祥、董洁文。20世纪50年代,董洁文在大良华盖路开创仁信双皮奶店。双皮奶的制作工艺基本现在仍是手工操作,一份合格的双皮奶,全程需一个半小时。其工序流程大致为:…
[详细]
309、
陆河擂茶制作技艺
[
广东省
汕尾市
陆河县
]
2012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大精湛的茶文化艺苑中,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建显奇效,自古闻名遐迩。相传,三国时期,刘备领兵驻扎江南,时值酷暑,将士们不服水土,个个上吐下泻,刘备四处求医寻药却不济于事。幸一客家老婆婆闻知此事,走家串户动员客家乡亲烹制大量擂茶供将士们饮,将士病情大减。从此,客家擂茶盛名远扬。陆河擂茶是客家擂茶的传承与异化。据《明海丰县志》《明一清·陆丰县志》及陆河多姓“…
[详细]
310、
陈村粉制作技艺
[
广东省
佛山市
顺德区
]
陈村粉的制作,可追溯至民国年间的顺德陈村人黄但。黄但曾在多间粥粉店帮工学艺,后在南海西樵官山落脚,在陈村人李姓老板的粥粉店做工蒸河粉。约在1927年,黄但带着一门制粉手艺,回到陈村,因制粉精良而称著,又因“但”与“旦”一字音形相近,陈村人都习惯称黄但为“粉旦”。陈村粉制作从选米、洗米、刷米、浸米、磨米到调浆,均别有讲究。洗米要把米放在盆里狠搓十多分钟,然后再泡。洗米、刷米、浸米的时间,握力度、时间…
[详细]
311、
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
[
山西省
运城市
夏县
]
鲁因村位于夏县裴介镇北端,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有“天府之村”的美誉。鲁因手工空心挂面相传由鲁因村张氏先祖张正明朝永乐年间带入,迄今约600余年。鲁因手工空心挂面选用优质小麦粉,用食用盐和水和面,经过化盐水、和面、上案、破大条、过大条、过中条、过小条、上面、开面、上架、下架、切断包装12道工序层层发酵而成,整套工序约36个小时。由于鲁因村特有的水土缘故,做出的挂面有筋头不回汤,口感好,再加…
[详细]
312、
糖瓜制作技艺
[
山东省
威海
环翠区
]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每年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灶的仪式,称为“祭灶节”、“送灶”或“辞灶”。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他端坐在百姓家里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的生活起居、善恶行径,待到每年腊月二十三,便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所以人们都要祭灶,并用又粘又甜的糖瓜祭祀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
[详细]
313、
蠓子虾酱制作技艺
[
山东省
威海
荣成市
]
蠓子虾酱是胶东沿海极富特色的海鲜调味品,因其是以蠓子虾为原料腌制的故称蠓子虾酱。蠓子虾生活在沿海淡水与海水混合的海域,其产地主要分布在威海、荣成、烟台、青岛等沿海海域,其中在荣成市沿海镇村分布广泛,如虎山、成山、俚岛等乡镇,都有相应数量的蠓子虾海域。蠓子虾酱的生产工艺在战国时期形成雏形,在秦汉时期分出步骤并基本确立,到元明清时代蠓子虾酱制作进入了发展繁荣的阶段。大清雍正年间荣成蠓子虾酱被登州知府作…
[详细]
314、
鹿鸣茶制作技艺
[
四川省
宜宾市
高县
]
宜宾茶史有根可挖,说来话长。这里,五尺古道就是茶马古道,千年茶树至今犹在,原驻僰族制茶进贡,秦人取蜀学会饮茶,唐代饮茶风行于世,宋代已经茶马互市,名优产品层出不穷呀!宜宾自古就是茶乡。宜宾县黄山、高县汉王山的古茶树,历经岁月沧桑,今犹生意盎然:苍劲的枝干,斑驳的苍苔,让人感知茶树的年龄,触摸久远茶事的信息。川南的水土气候宜人,特殊的茶树落地生根,茶马古道便油然而生。宜宾作为枢纽,可连通藏滇黔粤,茶…
[详细]
315、
天柱山瓜蒌籽制作技艺
[
安徽省
安庆市
潜山市
]
潜山县是天柱山瓜蒌籽的发源地,产于潜山县的天柱山瓜蒌表面洁净、双边微凸、子粒饱满,长宽比为1.5~2.3。采用传统工艺加工后,粒籽均匀,入口咸(甜),破壳后子仁鲜美,润脆可口,香、咸(甜)纯正,具有该品种特的风格,气味。是天柱山名优特产。天柱山瓜蒌籽不仅是可口的待客珍品,还是理想的旅游食品。《本草纲目》卷十八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肿疮毒”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
[详细]
316、
天柱山茶制作技艺
[
安徽省
安庆市
潜山市
]
潜山县种茶历史悠久,茶叶生产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潜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1980年名茶创制起步,农业局成立名茶小组,安徽农学院茶叶系著名教授陈椽现场为潜山创造的名茶“天柱剑毫”定型命名,1985年“天柱剑毫”参加南京全国名茶评比会,以“品质优异、风格独特”名列榜首,被评为“中国名茶”,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主产于国家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周围的十个山区乡镇,生态环境优越;选用潜山县境内的适…
[详细]
317、
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
[
安徽省
安庆市
潜山市
]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潜山就生产皮纸,迄今已有1770年的历史,是当地的土特名产。该纸因产生于汉代,又称为汉皮纸,主要产地在龙关、槎水、黄柏、官庄、后冲、毛尖山等地,年产量逾三百万刀,规格分“大汉、中汉、小汉”三种,全为手工工艺生产,工艺流程为选料、蒸煮、拣皮、制浆、帘捞、焙烤等,特点是柔嫩、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性、吸水力强,该纸主要用于书画、裱褙、典籍修复、包装、制伞和文化工…
[详细]
318、
朱汉手工地毯制作技艺
[
山东省
潍坊
昌乐县
]
地毯是一种历史悠久、世界性的产品,最早以动物毛为原料编织而成,可铺地、御寒湿及坐卧之用。地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的中东巴比伦王国、苏美尔王国和亚述王国。在我国,早在1800多年以前的西汉时代,就根据暖席(地毯)的不同工艺,将其明确分为“毯”和“毡”,对此古籍中也有论述,《说文》曰:“蹂毛成片故谓之毡”。《物原》曰:“毯,毛席也,上织五色花”。即毡是用羊、牛等毛经湿热、挤压成片状以铺用。毯…
[详细]
319、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
新疆
吐鲁番市
]
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自古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至迟在唐代,当地便有用桑树枝嫩皮为原料造纸的手工行业。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光滑细腻,易于加工,经剥削、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等工序后可制成桑皮纸。成纸分高、中、低三个档次,用途广泛。清代新疆的书册典籍主要用桑皮纸印刷,民国时还出现过用桑皮纸印制的钞票。中档纸一般用于茶叶、草药等的包装,粗直…
[详细]
320、
风筝制作技艺
[
浙江省
宁波市
江北区
]
风筝,最早称“木鸢”、“纸鸢”,制成后系上绳子,随风放上高空,相传是我国春秋时代公输般发明的人类最早的“航空器”和“侦察器”。五代时在纸鸢上系竹哨放飞,因风入竹哨,声如筝鸣,故又称“风筝”,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西风一夜风筝急”的赞语。但我地多俗称为“鹞子”,有民谚云:“正月嗑瓜子,二月小顽(孩)放鹞子”之说,故此风筝也就成了一种民间玩具和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千百年来,无论哪朝哪代,制玩风筝者都非常…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