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制作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制作技艺篇
[移动版]
341、
温氏空心澄泥砚制作技艺
[
山西省
忻州市
五台县
]
温氏澄泥砚是我国历史上倍受文人雅士所推崇的文房用具,系唐代宰相温彦博所创,曾作为御用贡品而闻名。温氏空心澄泥砚制作工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步骤:一是选料,五台山滹沱河河床5米深沉淀层中的古澄泥是制作澄泥砚的上乘原料。二是浸泡,先将沉积多年的精细胶泥经过滤后装入绢袋中沉淀,把澄泥用水泡成液体状,经过180目的细滤网过滤,使泥的细度达标,然后将泥置于细密绢袋中阴干。三是配料,将各种原料打澄、过滤、合理搭配…
[详细]
342、
金凤扒鸡手工制作技艺
[
河北省
石家庄市
桥西区
]
金凤扒鸡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石家庄大桥街,由回民马鸿昌开办“红须利”店铺,经营五香烧鸡。1950年,由储勤永等人引进吸收德州扒鸡的优秀工艺,结合自身传统,采用独特的制作方法,创制石家庄扒鸡,并将店面命名为石家庄大桥街扒鸡店。他们用蜂蜜对鸡进行上色炸制,并用中药秘方老汤煮制,做出来的扒鸡风味独特,色泽金黄,味道纯正,香味扑鼻,干净卫生,全城闻名,每天供不应求。由于制作扒鸡的辅料由十八味香辛料组成,而这…
[详细]
343、
宝剑制作技艺
[
山西省
晋中市
平遥县
]
平遥铁器锻造,有记载的可上溯至清代道光年间, 战争后,中国的冷兵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祖先们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刀剑文化实物毁之甚巨,刀剑复制、修复技艺也应然而生,其中涌现出多位工艺巨匠,他们将古刀剑复制、修复技艺通过师徒口耳相传至今。古兵器复制、修复是一门综合技术,由锻造、冶炼、研磨、雕刻、铸造、木工、皮工等工种组成,它综合运用了中国古代兵器中科学的焠火工艺、精湛的金属冶铸煅造技术、精致的外装金属…
[详细]
344、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
山西省
运城市
稷山县
]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就是使用金、银、铜等金属为原材料,采用锤碟刻镂等繁杂、细巧的手工技艺,制作出精美饰物或器皿。金银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开始使就用黄金做饰品了。明清时期的金银器制作得到了空前发展,技艺精美娴熟,其风格华丽、浓艳、雍容华贵。金银器制作技艺非常复杂,要求很高。每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同样造型、同样做法、同一个人制作的产品,在外形上都有细微差别。有的大型器皿…
[详细]
345、
沙河四匹缯布制作技艺
[
河北省
邢台市
沙河市
]
四匹缯布是沙河十里亭镇及孔庄一带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织造土布。清初,四匹缯布的纺织技术传入沙河十里亭、孔庄一带,这个时期的纺织生产逐步利用了简单工具,后又经过历史的发展,才有了组合工具,但仍为手工纺织。沙河四匹缯布的制造过程全部采用手工制成,由多种颜色和经纬线织成不同图案,一般有大小点、枣花、拉不断等20多个花色。因在制造过程中使用四匹缯来分辨经线的格式,故称四匹缯。作为典型的民间手工艺,曾代表河北…
[详细]
346、
桑蚕丝被制作技艺
[
山西省
晋城市
城区
]
晋城地处山西东南,南部是中条山脉和太行山交界处,地近西荫,民间有嫘祖在云蒙花石沟教民养蚕的传说;东连神农炎帝稼樯之地,西邻尧舜圣邦;境内有舜王获泽渔猎、商汤王桑林祷雨、周穆王桑林观桑的记载和诸多桑蚕养殖的史实、故事。八十年代,有关专家对晋城桑树资源进行调查时,发现南部山区不但野生桑树资源丰富,而且还有罕见的柒叶桑等稀有品种,再次映证了嫘祖教民利用山野桑树养蚕的传闻。晋氏纯手工蚕丝被采用100%桑蚕…
[详细]
347、
柳林桑皮纸制作技艺
[
山西省
吕梁市
柳林县
]
桑皮纸,又叫纱纸、棉纸、纱皮纸,是以山区特有的构树皮、纱树皮、野生植物皮、植物胶等为原料,经多道工序特制加工而成。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前冯家沟村有着悠久的桑树种植历史,明清时期,当地桑皮纸使用频率颇高,直至20世纪40年代,许多公文、契约和包装都还在使用。本县孟门镇刘家圪达村民俗陈列室收藏的古代手抄书及契约、军渡郝宏武收藏的晋绥边区革命文献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即为桑皮纸抄写。孟门桑皮纸完整的保留了中…
[详细]
348、
刘美烧鸡手工制作技艺
[
河北省
唐山市
乐亭县
]
刘美烧鸡手工制作技艺的发祥地——河北省乐亭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也是乐亭大鼓的发祥地。刘美烧鸡手工制作技艺是由始创人刘俊老先生,在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祖上卤煮肉的基础上,经过潜心钻研,开创了我国烧鸡整形之先河,并以此而成名。据《乐亭县志》记载:1897年由乐亭县海边小村李各庄迁至县城南关的刘俊与其祖父刘崇挂起了”刘记烧鸡铺》的牌匾,开始了店铺经营,生意红火……1905年,当时在光绪帝身边任二品…
[详细]
349、
平泉“五奎园”改刀肉制作技艺
[
河北省
承德市
平泉市
]
“五奎园”改刀肉是御膳房刘德才主厨主创,献给道光皇帝的御菜,于道光年间传入古镇八沟(今平泉),现在是平泉的传统名菜。据传刘德才老师傅年老体衰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榆州(今平泉),为了糊口在镇上开了一个小餐馆,经营改刀肉。刘师傅连续收了五个徒弟,把御膳改刀肉的做法传给了他们。五个徒弟同心协力办饭店,给饭店取名“五奎园”。“五奎园”改刀肉的特点是入口绵软,咀嚼筋应,味道鲜美,干香适口、菜尽汁干,造型美观、…
[详细]
350、
绛州剔犀髹饰制作技艺
[
山西省
运城市
新绛县
]
绛州剔犀制作技艺为雕漆工艺之一。雕漆始于唐代,剔犀定型于宋代。绛州剔犀制作技艺是将朱、黑、黄等二种或三种色漆,在器物表面上有规律地一层一层的逐层堆积起来,达到一定厚度(约0.3-0.5毫米)后,用“v”形刀雕刻花纹,刀口处可看见不同的色层,与其它雕漆和漆器截然不同。因其花纹刀口侧面处显现如同截开的犀牛皮质的断面层次,故名剔犀。同时,又因花纹多为回纹、云钩,流转自如,回旋生动,近代以来称之为云雕。绛…
[详细]
351、
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稷山麻花)
[
山西省
运城市
稷山县
]
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毒蝎横行,民众深受毒蝎之苦。人们为诅咒蝎毒,在每年的阴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这种起初只有一股油炸的蝎尾,后演变为两股麻花,到明代成为三股麻花,开始风行民间。稷山传统面点(稷山麻花)制作技艺是山西面食技艺的典型代表。“赵氏四味坊”麻花制作技艺始终恪守最传统的配比秘方和传统十八道制作工序。经过培养酵…
[详细]
352、
馆陶黑陶制作技艺
[
河北省
邯郸市
馆陶县
]
黑陶即黑色的陶器,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310—1810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出土大量黑陶,从而掀开了中国“龙山文化”光彩的一页,即“黑陶文化”。馆陶地处黄河下游,自古就有发达的制陶业,属典型龙山文化系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馆陶黑陶已作为民间工艺美术品展现世人面前。它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陶文化。馆陶黑陶选用得天独厚的黄河古道…
[详细]
353、
横山区炖羊肉制作技艺
[
陕西省
榆林市
横山区
]
陕西省按照《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省政府批准公布将榆林市横山区文化馆申报的“横山区炖羊肉制作技艺”项目列入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横山羊肉甲天下。横山地椒羊肉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陕北横山羊肉(香草情牌、香草园牌、双城乡牌)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横山羊肉是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它具有肉质细嫩、肥瘦相间、高蛋白、低脂肪…
[详细]
354、
松门白鲞制作技艺
[
浙江省
台州市
温岭市
]
松门白鲞,即生产于松门镇由新鲜大黄鱼作原料精制而成的黄鱼鲞。有关黄鱼鲞的记载,最早见于周代阖庐十年(公元前505)。据清人王克恭引《吴地记》记载“吴王归,思海中所食鱼,问所余,所司云:‘曝干’。王索之,其味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据张聘文《台州府志》载:“松门岛在海中,屿上生松,通小洋,产鱼,曝之为鲞,极为佳品”。明嘉靖《太平县志》载:甲鱼、鲛鱼皮、鱼膘等被列为朝廷岁贡。永乐年间,松门制鲞业…
[详细]
355、
襄垣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
山西省
长治市
襄垣
]
襄垣挂面是山西面食名品,深受民众亲睐。据襄垣县志载,元大德年间襄垣挂面便已面市,入清后更有“上党亭外三千铺,庶民饶食悬丝绪”之盛。襄垣手工挂面原料配方独特,制作工艺考究,历经和、卧、盘、架、分、省、拉、晾、潮、裁、装等十多道工序方可成型。受当地气候影响,它的生产周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制作配方随节令变化而不同,这也是其制作上的特别之处。食时干、汤、荤、素、软、硬、浓、淡吃法多样,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
[详细]
356、
白氏拔毒膏药与生肌散制作技艺
[
山西省
晋中市
平遥县
]
白氏拔毒膏与生肌散是由山西省平遥县仁庄村白仕成参照“仲景全书秘籍”理论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刻苦研制而成。此药原流传江南,乾隆七年(1742)江南大遭灾荒,白常槐(白仕成子)带着该药的制作秘方流落北方行医度生,后在山西省平遥县杜家庄乡仁庄村定居,祖辈延续行医,将此秘方流传至今。白氏拔毒膏和生肌散相辅相成、配合使用、缺一不可,拔毒膏具有拔毒生肌的作用,长健骨骼,该药由血竭、象皮,穿山甲、白芷、白蔹,当归、…
[详细]
357、
壶关羊汤制作技艺
[
山西省
长治市
壶关县
]
壶关羊汤是上党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同雁北地区的羊杂割汤,晋南一带的羊汤泡馍,合称山西羊汤三大流派。壶关羊汤为全羊汤,正所谓“头蹄下水胡椒粉,水饺丸子加炖肉。荤素干汤巧调配,一碗汤里有全羊。”因其营养丰富,故民间有“冬天喝羊汤,驱寒暖身增营养。伏天喝羊汤,温胃止泄去肚胀”之说。壶关羊汤一大特点是讲究尝全羊,即一碗汤中要有七八个羊肉饺子、三五个羊肉丸子、几块炖肉、血条、脂油与头、蹄、口条及胃、肠、心、…
[详细]
358、
海宁三把刀制作技艺
[
浙江省
嘉兴市
海宁市
]
海宁三把刀制作技艺海宁三把刀,即药刀、片刀和糕刀。以“海宁三把刀”著称的周顺兴铁店开业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1888年,周顺兴铁店第二代传人周富亭锻制成药刀、片刀和糕刀。1945年,三把刀创始人周富亭将制作技艺传给长子周寿松。1956年公私合营后,周顺兴铁店改为盐官刀具生产合作社。20世纪80年代,三把刀制作技艺传给第五代传人周祺僧。现在,周祺僧联手第六代传人周明(周祺僧之子),使这项传统制…
[详细]
359、
阳城绵纸制作技艺
[
山西省
晋城市
阳城
]
阳城县位于太岳、太行、中条三山之间,境内山谷纵横,河流交织,桑林茂密,为造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阳城绵纸制作是当地一项传统产业,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工艺。据载,清雍正年间,县内的手工抄纸业已非常兴盛。当时的下孔村一带家家设池,户户造纸。阳城手工抄纸主要原料为桑皮,辅助原料有石灰、油胶等。主要制作过程包括选、蒸、晒、碾、切、抄等72道工序。具体包括收皮、选皮、栋皮、糙皮、蒸皮、晒纸、搭…
[详细]
360、
绛笔制作技艺
[
山西省
运城市
新绛县
]
新绛县自古为水陆码头,商业和传统手工业历来发达,从而聚集了一批文人墨客,也产生一些为其服务的相关产业,绛笔生产便是一例。据传,秦国大将蒙恬发明了毛笔,后随秦始皇东巡,路过绛州,亲传造笔之术。至宋帝赵匡胤时,绛州制笔业已达鼎盛,贵为历代朝廷贡品。在其后的千余年间,绛州历代制笔艺人,承先人技艺之精华,不断改进创新,技艺日臻成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绛城内仅笔墨作坊就有一百余家,年产毛笔十万支,行销全…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