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会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群众性节庆活动,它流行于全国各地,在海外华人聚居区也颇为盛行。灯会多出现在元宵节期间,也有些地方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灯会,不同地区的灯会特色各不相同。“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代,唐宋时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各地灯会活动已经达于鼎盛。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十五月圆之夜,人们要张挂和燃点各式各样的彩灯,同时举行观灯、赏灯、赛灯等庆祝活动,以祈阖家团圆、人寿年丰。以灯……[详细] |
渔民开洋、谢洋节是我国沿海地区一种特殊的民俗活动,主要流传于浙江省的象山县、岱山县和山东省的荣成市、日照市、即墨市等地。浙江象山、岱山的渔民开洋节是当地渔民在渔船出海时举行的一种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后渔民为感谢大海恩赐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作为表达渔民内心祈望的一种精神性活动,开洋、谢洋节以祭祀为核心,以民间文艺表演为主轴,含有多种文化内容,同时表现出娱神和娱人的特……[详细] |
泰山东岳庙会是一种融宗教文化、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长期流行于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东岳庙。它源于民间的泰山崇拜意识及东岳大帝、碧霞元君信仰,汉代初步形成,唐宋两代得到发展,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渐趋鼎盛。自宋代开始,将东岳大帝降诞之辰农历三月二十八定为祭祀日,由此形成东岳庙庙会的固定会期。新中国成立后,泰山庙会一度被不定期的物资交流会所取代。“文革”期间,连物资交流会也被取消。1986年,在岱岳……[详细] |
东镇沂山祭祀礼仪,是历代帝王对东镇沂山的“望秩之礼”。商周之前,祭祀时间为阴历二月,隋唐以后为阴历的“立春”,民国以后的民间祭祀为阴历四月初八。沂山又名东泰山,古称“海岳”、“神岳”,素享“五镇之首”之誉,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南部。据《史记•封禅书》载,黄帝最先登封东泰山(即沂山);舜肇卅封山,定沂山为重镇;禹时即祭祀沂山。汉、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对沂山屡有增封,祀典不废。凡遇大典……[详细] |
莱芜中元节习俗以祭祀祖先为主题,以孝亲和家庭团聚为节俗特征,并在传承群体中形成独特“七月十五情结”的节日习俗。老百姓在节日当天举行“请家堂”“送家堂”“家庭聚餐”等活动。中元节习俗在莱芜区传承和发展,重要意义在于“尊敬老人,教育后人”,促进了家庭和睦,对研究地方民风民俗的起源、传承和发展,具有较高的民俗学术研究价值,推动了地方风俗文化的发展以及传统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传承。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有人……[详细] |
芙蓉鲜贝——把处理好的鲜扇贝丁,加上调味品上屉清蒸,再用蛋清与调味品调和成芙蓉形状,蒸熟,然后将蒸好的鲜贝倒在上面,浇入热汤汁即成。因盘中菜状似芙蓉,故名。特点鲜嫩、清淡,余味无穷。……[详细] |
早年间,峡山顶上有一座庙宇,名曰“玉皇庙”,建于明永乐年间,庙宇宏伟,松柏参天,是周边十里八乡祭祀玉皇大帝的神坛。《昌南县志·民俗》载:“南埠峡山玉皇庙正月祭典甚盛,半月香火不断,民众集于殿堂之下,峡山玉皇宫奉供天神皇矣,请戏班,闹秧歌。”后因战乱,庙宇被毁。现在的“玉皇庙”是1998年重修的。相传很早以前,高密县谭家营张家生一男孩,取名玉皇。玉皇出生不久,父母先后去世。玉皇没人照顾,就来到白家营……[详细] |
峡山庙会开始于明朝末年,原本只是香火会。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初八、九月初九为峡山山会日,远近的香客汇集到峡山玉皇庙、娘娘庙前焚香还原,祈求平安。随着年代的变迁,各地商家开始在香火会当日趁机赶会销货,久而久之也就演变成了现在的集香火、贸易、旅游于一体的峡山山会。……[详细] |
秧歌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民间文艺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前兴起,建国初期得到大发展。峡山境内原以“白家营秧歌”最为兴盛。它的兴起,与“演驾”是分不开的。相传,玉皇大帝爱看秧歌,所以每举行“演驾”,白家营就表演秧歌。后来,传遍丈岭社区各村,改称“丈岭大秧歌”。当年,在庆祝解放、抗美援朝、土地革命等重大活动中,秧歌队大显身手,活跃了文化生活,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参加秧歌演出者数十人,角色分为伞杆一人、老旦……[详细] |
文登独有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具有独特的胶东花饽饽习俗,在不同的节日有不一样的表现内容,清明节捏燕子;六月初八祭龙王;七月初七牛朗会织女;从正月到腊月,从孩子出生到老人做寿,人们用花饽饽来表达对节日的庆贺和家人的祝福。谷雨时节的大型花饽饽是沿海渔民用来祭奠海对渔民的恩赐,祭拜列祖列宗,祝福家人出海鱼虾满仓平安无事的。百姓们都是用这种方式对节日加以庆祝的。文登的百姓除了用白面充当主要原料之外还用玉米面、……[详细] |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每年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灶的仪式,称为“祭灶节”、“送灶”或“辞灶”。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他端坐在百姓家里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的生活起居、善恶行径,待到每年腊月二十三,便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所以人们都要祭灶,并用又粘又甜的糖瓜祭祀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详细] |
蠓子虾酱是胶东沿海极富特色的海鲜调味品,因其是以蠓子虾为原料腌制的故称蠓子虾酱。蠓子虾生活在沿海淡水与海水混合的海域,其产地主要分布在威海、荣成、烟台、青岛等沿海海域,其中在荣成市沿海镇村分布广泛,如虎山、成山、俚岛等乡镇,都有相应数量的蠓子虾海域。蠓子虾酱的生产工艺在战国时期形成雏形,在秦汉时期分出步骤并基本确立,到元明清时代蠓子虾酱制作进入了发展繁荣的阶段。大清雍正年间荣成蠓子虾酱被登州知府作……[详细] |
乳山大秧歌,20世纪之前境内多称之为逗会。大秧歌闹起来的时候,遥看恢弘豪放,近看节律紧凑,像行走的乐队,像高歌的方阵,像气派的大戏,把节日的喜庆气氛、庆典的祥和氛围一下子就提了起来。传统的大秧歌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前面是执事部分。领舞人穿着大戏袍,戴着长胡须,左手擎着平顶伞,右手拿着马尾蝇甩子,用蝇甩子的不同变化来指挥队伍。领舞人以前叫“药大夫”,因他打的伞,伞沿垂悬着一些彩色布条,布条上写着……[详细] |
“锔”者,系用铜、铁等制成的两头有钩、可以连合器物裂缝的东西,也称“锔子”。在以前,锔匠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职业,主要是锔盆、锔缸、锔瓮、锔锅、锔碗、锔茶壶、锔罐子等,只要是家里能锔的,锔匠都锔。“锔活”也分粗细,平常老百姓家锔个锅碗瓢盆属于“粗活”,“细活”指的就是“锔活秀”。不少玩家有意将新紫砂壶装满黄豆,再注入清水,利用黄豆遇水膨胀的力量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锔锔成花纹,甚至连壶盖、壶嘴、壶……[详细] |
草编是我国古老的编织技术之一,源自人类早期以植物的枝、叶、根、茎为原料编制器物。文登草编是当地农家妇女,以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通过创造性艺术加工编织而成的手工艺品。文登草编在清朝中期至民国时期经营达到鼎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作为重要的手工业在全县推广普及,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旧时,文登当地几乎人人都会草编制作技艺,加之不少草编艺人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使得近代文登草编技术也达到较高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