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民俗文化

山东省民俗文化介绍第14页

  “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清朝《燕京岁时记》这样描写糖球。糖球是人们喜爱的食品。青岛糖球制作工艺被列入青岛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已有500多年历史。从1990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了23年,是集糖球制销、民间工艺、特色小吃、民俗演出、各类商品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商贸活动。1990年,糖球会被评为全国百项……[详细]
  200多年前,闫家山村的村民为了庆祝丰收,不管男的女的会扭的都扭动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在漫长的光阴流转中,周口路社区闫家山地秧歌不断发展,在经过恢复、挖掘、创新之后,它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去年五月,闫家山地秧歌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去年的世界休体大会上,团队更是以优异表现成功斩获舞蹈大赛老年组金奖。据了解,大约200年前,闫家山村先人们从当年盛行的高跷秧歌中得到启发,将舞扇少女,拉鼓少……[详细]
  海云庵糖球会是山东青岛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已有500多年历史。从1990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了20年,是集糖球制销、民间工艺、特色小吃、民俗演出、各类商品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商贸活动。庙会之日,茂腔、柳腔、皮影、杂耍、剪纸、年画、秧歌大赛、锣鼓大赛等民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糖球琳琅满目,各种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应有尽有。海云庵糖球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举行,一直持续到历正月二十二。海云……[详细]
  大平调本名平调,是山东的梆子声腔系统的地方大戏剧种。因其唱腔音乐相对于高调(山东梆子)的音调低,故称之为平调。又因其击节的梆子特别大(约60余公分),历史上又曾称“大梆戏”,现在通称大平调。该剧种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已有500余年的生成发展史。大平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说它是由木偶戏或皮影戏演化而成,理由是大平调表演的身段亮相、上下场式都与木偶戏相近。其二,说它由秦腔演变来的。数百年来逐步发……[详细]
  成武县位于鲁西南,属于苏、鲁、豫、皖交界地带,秦时置县,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灿烂的文化。“担经”是鲁西南人民在庙会期间,根据当地习俗而形成的一种以娱神、娱人、教人、诵经为内容,以歌舞表演、祭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历史上,成武县多庙会,庙会上常有年迈的妇女,肩上挑着担子,一头是进香的香火,一头为了平衡衬个东西,口中念念有词。后来被改成担子用一寸宽、五尺……[详细]
  成武地处鲁西南,秦时置县,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著名的天然酱菜之乡。传统的成武酱菜手工技艺起源于武氏宫廷小菜,清雍正年间武氏后人始建“老银昌”酱园,乾隆赐名“紫琥珀”,慈禧太后赐匾“百年老店”。酱菜的腌制工艺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蔬菜贮藏和加工技术的结晶,成武酱菜的生产工艺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作,有“外无苍蝇,内无蛆虫”之独特功效。在全国同行业中独树一帜。成武酱菜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历经三年……[详细]
  成武县地处鲁西南。周武王封庶弟于郜,都成武。秦置成武县,两千多年来,也曾为郡为州。伯乐传说就深深扎根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成武县这块土地上,世代流传着。伯乐姓孙名阳,春秋郜国人,秦穆公之监军少宰,官伯乐将军。《庄子•马蹄释文》引石氏《星经》“伯乐,天星名,主典天马,孙阳善驭,故以为名”。伯乐生于古郜国都城成武西北孙家庄,祖辈是兽医。孙阳少年时就非常勤奋,跟随父亲学习相马、驯马、医马。少……[详细]
  四平调是由流行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带的一种古老的说唱艺术——“花鼓”发展演变而成的。数百年来,“花鼓”以撂地演唱的形式,娱乐着广大人民群众。1930年,艺人们在济南将“花鼓”搬上舞台,其间名称很多,叫过“山东干砸梆”、“山东老调”、“山东老梆子”。1943年—1945年,以甄友明、邹玉振为首的两个班社进行了“花鼓”加弦乐伴奏的尝试。在不失传统的前提下,以〔平板〕为基础,吸收豫、评、京剧的优长……[详细]
  马岭岗镇把打造千亩苹果“采摘园”作为穆李生态庄园的一项主要内容,在种植过程中,选用优良品种,采用绿色食品标准生产规程进行管理,不施用有机肥和带有残留的农药。通过打造“采摘园”,使穆李村苹果亩均收入达1.5万元。在穆李的示范带动下,全镇共发展苹果333.33公顷,马岭岗镇苹果产业逐步形成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全镇农民年增收7000多万元。……[详细]
  2002年,马岭岗镇掀起黄金梨的种植热潮。通过几年的发展,20多个行政村,5000余户群众共栽植黄金梨800公顷,亩均产值近万元,此一项全镇农民年增收1亿多元,成为马岭岗镇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黄金梨也成为马岭岗镇一个重要农业品牌。……[详细]
  俗称螃蟹,因其体呈梭形,背有三个隆起而得名。沾化沿海是其主产地。每年4~5月间,雌蟹游入近海产卵。蟹肉细嫩,洁白鲜美。未产卵之雌蟹,蟹黄盈满甲壳,色艳味香。自古骚人墨客咏蟹诗文颇多,吃法也甚讲究,如“芙蓉菊花蟹”、“雪丽大蟹”、“七星蟹黄”等。……[详细]
  平原老豆腐作为传统名吃已有数百年历史。其特点:多味佐料精心熬制汤料,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乾隆皇帝下江南过平原时,品尝后赞不绝口,下旨命老豆腐艺人入宫廷御膳帮厨,从此才有北京老豆腐。德州及周边不少县市,均挂平原老豆腐招牌以揽生意。(牟书会)……[详细]
  清乾隆年间,岗子刘村一郭姓村民,除农耕外以宰杀牲畜卖肉为生,由经营生肉逐步开设熟肉店。本村一刘姓村民同郭是亲戚,在店内干活,学得加工技艺后专门从事驴肉加工,成为岗子刘驴肉的传承人。驴肉也称鬼子肉,据传,驴前腿内侧不长毛处是驴的夜眼,因此又叫鬼子肉。岗子刘驴肉加工方法独特。选用肥壮的驴,饮足盐水拴在木桩上用鞭抽打,让驴急跑转圈出汗,这样宰杀的驴肉色泽鲜艳,无淤积血块,肉质松散通透,易于入味。宰杀放血……[详细]
  红脸烧饼源于元代,属蒙人草原及西夏区域独有的马背餐食文化,传入中原已有数百年历史。红脸烧饼因形得名,圆则为红脸烧饼,亦名关公烧饼。长则称马蹄烧饼。其做法:用土坯或砖盘垒灶台,架上大锅,锅沿高出灶台面4-5公分,铁锅翻扣,灶眼在下,灶口在上。先将面发好后揉成团,木杠压扁,用双手拍打成圆月状,再用手背托起贴在穹弓锅的内壁上用木炭暗火烧烤。烤熟后黄中透红,香酥可口,色味俱佳。由于是烧烤制品,耐储存。其弓……[详细]
  起源于1890年,在继承天津“狗不理”包子传统工艺的同时,逐渐形成了造型好,有嚼劲,选料精,满口香的独特风味。现在的“又一村”包子用半发面,肉馅内调进香油、酱油、葱、姜、高汤等十种佐料精制而成。曾荣获1990年山东省饮食业优质产品称号,2004年5月被授予“山东名小吃”称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