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皮影戏是由李克鳌带进来的,有77年历史了(1918年至1995年)。李克鳌原籍山东邹县李家楼人,农民出身,做过卖馍馍的生意。因为他颇爱皮影艺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跟曲阜的皮影艺人张盛旺学习。那时张盛旺已经是孤身艺人,后来在李家养病,病故前说:“我在你家吃住,欠了你不少帐,我的这些影子(指皮影人)都留给你了。弄这些影子很不容易,就算顶了帐吧。”从此,李克鳌便继承了这份艺术遗产,在邹县一带演出。后来,渐渐有了名气。据说,李克鳌曾两次进孔府演出,孔府还送给他一些皮影道具。
40年代末济南解放后,李克鳌在人民商场建起自己的皮影戏院。李克鳌有两个儿子福增、福祥。该戏院便取名为“增祥茶园”。1955年,在济南市文化局的关怀支持下,成立了向群皮影社。同年4月,李福增、李福祥代表山东,赴首都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木偶、皮影会演。受到大会代表和观众的热烈欢迎,荣获优秀演出奖,并被选拔到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为山东皮影争得了荣誉。
1956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皮影画集》,其中就选用了李家保留的30年前的两个影人和一匹马。
1959年,向群皮影社和木偶剧团合并,名为济南市木偶皮影剧团。皮影队增加了乐队和学员,增强了新生力量。建团后,皮影艺人积极创作排练了新节目,如现代戏《挑嫂》、《新媳妇》、《两块六》、《鸭司令》、《东海小哨兵》等,神话剧《智激》、《平顶山》、《东郭先生》等近20个皮影新剧目。
改革开放后,周茂珠等人准备重操搁置多年的皮影艺术,再演皮影戏,却又苦无道具。1978年冬,青岛皮影老艺人孙封年来济南探亲,随身带来皮影道具,周茂珠便用他的道具和李兴时等人在铁路文化宫连演三场,观众场场爆满,受到热烈欢迎。之后,周茂珠、李兴时等人赶制道具,在大明湖等地演出。1980年,山东电视台把李兴时等人演出的《西游记》拍成电视片,在省内和中央电视台播放,受到观众的喜爱。之后,济南皮影戏在趵突泉、人民公园、解放阁连年演出至今,每年平均近百场,观众总计60万人次。1988年8月,他们还在五龙潭公园举办了皮影展览。同年12月,应邀在趵突泉举办皮影展演会,共50天,观众8万人次,外宾300人次。
早年,济南皮影的影人只有22厘米高。它操纵灵活,容易掌握,打斗激烈,做各种动作非常逼真,演员双手可操纵二十多个影人而不乱,得心应手。但是,要在大的剧场演出,较远处就看不清楚。所以在1957年,有人率先把影人增高到30厘米。现在已经增高到50厘米。因为演员操纵影人,从小到大要有适应过程和技艺的提高。而现在最大的影人有95厘米高,最小的只有4厘米。这样,在演出时,可以大中小远近结合运用。早年的影人是用旧鼓皮刻制,不透明,无色彩。雕镂的花纹也较粗犷,多采用民间蓝印花布图案,又近似民间剪纸图样。造型古朴、夸张,映出的人物呈黑色,清晰生动。那时也有彩色影人,但为数太少。近十几年,艺人们经过艰苦的努力,挖掘传统造型,吸收各地皮影造型精华,参照戏曲人物各式服装和头饰,创作新的图样,精雕细刻各种影人,全部用最好的牛皮刻制,鲜亮透明,着色涂油。如今的影人色彩鲜明,清新艳丽,其中很多当属精品。此外,银幕也增大了一倍。这样可增大影人的活动范围和远近布景的安置,加之各色灯光的配合,增强了演出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