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地区门缨、天钱及制作技艺,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历史渊源
张贴门缨、天钱的风俗在北宋时已经开始流行。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五引《皇朝岁时杂记》云:“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幅,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戴之,或贴于门楣。”在民间还传说姜子牙的妻子被封为穷神,姜子牙怕她出去祸害人,命她出门“见破而回”。人们为了躲避穷神,便用彩纸剪成流苏状,伪为破纸贴于门户,一般是大门贴五张,窗户贴一张,门楣贴三张。
内容及特点
门缨,又称挂廊、挂签、门笺(各地还另有其他称谓),一般用红纸,丧事期间,要用绿色、黄色纸制作。门缨呈长方形,三面留框,上边眉头较宽,约10公分,两边框约2公分。图案寓意吉祥,如“年年有余”、“鱼跃龙门”、“一帆风顺”、“满载而归”、“劳动光荣”、“丰衣足食”等,在下沿做成流苏状。
天钱是一种开幅比门缨大得多的刻纸作品,张贴在堂屋内侧,三路桁条的下沿边,大多为五张一组或三张一组。传统题材有福、禄、寿、喜、财;乾、元、亨、利、贞;天、地、君、亲、师等。
制作工序为设计样稿、裁纸、熏版、定位、琢刻等,天钱还要缝边,以线条精细、流畅、均匀为佳品。
洪泽湖地区门缨、天钱及制作技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对研究洪泽湖区域风情民俗、历史文化等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