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灯会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灯会篇
[移动版]
21、
灯会(泮村灯会)
[
广东省
江门市
开平
]
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泮村乡有一个别具特色的民间习俗——泮村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泮村乡彩旗蔽日,炮竹声声。四十多个村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全乡群众,簇拥着三米多高的大花灯,以罗伞开路,龙狮伴随,从早晨到黄昏,游遍全乡。泮村灯会起源于明朝。由于当时官场1,社会黑暗,盗匪横行,民不聊生,泮村邝姓十三世祖健斋便前去拜见曾在泮村学校执教的名儒陈白沙先生(1428—1500),求取消灾避祸的办法。…
[详细]
22、
盂兰灯会
[
河北省
廊坊市
霸州市
]
中元法会在胜芳又称为盂兰灯会,说的是美丽少女玉兰与俊秀书生辛生相爱,他们青梅竹马,恩爱非常,但是美满的爱情却湮没于封建纲常,由于双方父母的反对,造成了辛生和玉兰双双投河的爱情悲剧。盂兰灯会当地村民在玉兰与辛生跳水的地方发现了两朵盛开的并蒂莲花,深为感动。自发地组织盂兰灯会,奏乐放灯为一双痴情的恋人送上千年不变的祈福,也庆祝一年的丰收在望,生活美好。每年农历七月十四、七月十五盂兰灯会期间,夜幕降临,…
[详细]
23、
霍童“二月二”灯会
[
福建省
宁德市
蕉城区
]
霍童二月二灯会的由来,可追溯到隋朝。据记载,隋谏议大夫黄鞠为避隋炀帝1,迁徙咸村,后与早年定居石桥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为报答姑丈情谊,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姑丈诞辰之日举行灯会活动。白天表演高跷,傍晚举行纸扎、铁技、线狮、舞龙等游艺。后发展到霍童全村四境。灯会上,杂技与竞技项目精彩纷呈,特别是以霍童线狮为最。…
[详细]
24、
梅李灯会
[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市
]
梅李灯会已有百余年历史了,是在民间流传的一种大众文化活动。其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通俗易懂,其形式往往是直截了当,充满地方人文色彩,能直接感受到来自民间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梅李灯会,俗称“调龙灯”,盛名久远。最初是在元宵节前后,孩童牵兔子灯、举彩灯嬉戏于街头。后为成人代替,愈调愈盛,三月达到0,故民间有“梅李调龙灯三月兴”的说法。梅李灯会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每年调龙灯,东南西北街商铺富户备了烟茶、…
[详细]
25、
环县木钵万灯会
[
甘肃省
庆阳市
环县
]
木钵庙会与兴隆山庙会一脉相承,都是无量祖师庙会,木钵庙为兴隆山无量祖师的歇马凉亭。因此,兴隆山庙会上的万灯会与木钵三月三日庙会万灯会一脉相承。万灯会的民间信仰习俗约产生于元末明初。①每年360天,用灯361只,钩城后,通过道士诵经,神仙开路,游客万灯后,一年360天天天平安。取前景平安光明,道路曲折之意。②万灯用八卦中乾坎艮震巽离坤兑8门。乾门为生门,占据西北方向,8门即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
[详细]
26、
岳西灯会
[
安徽省
安庆市
岳西县
]
岳西县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江淮分水岭东段,其中西部与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北部与霍山、舒城两县相连。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0.1万。岳西灯会在清代乾隆年间已趋兴盛,其组织形式一般由一个村或宗族聚居的居民自发组成,在元宵节前开展活动。灯会中表演和展示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藉以庆丰收、歌盛世、和乡里、睦友邻、祈福祉,是本县民间自发组织的影响最大,范围最广,民众最喜闻乐见的一项节庆习俗活动。…
[详细]
27、
陆家湾老龙灯会
[
安徽省
铜陵市
枞阳
]
陆家湾老龙灯会是枞阳县枞阳镇陆家湾及周边区域传统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余年。陆家湾老龙灯会代代相传,虽经历战乱和动荡,但龙灯会活动从未间断。文革期间一度停滞,改革开放后,农村逐渐富庶,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也相应加大,陆家湾人重新组织了龙灯队。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陆家湾老龙灯会由当初的两百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个自然村、近千人参加。2002年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在大湾建造了龙屋,平时老龙就供奉在那…
[详细]
28、
许岭灯会
[
安徽省
安庆市
宿松县
]
许岭灯会是流传于以许岭镇为中心的安徽省宿松县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主要在春节期间举行,在宿松已流传了四百余年。许岭灯会产生于宿松县许岭镇,据1986年编印的《许岭区简志》记载,早在前清时期,许岭人民即注重正月出灯。出灯的目的是为了祈求天地神灵不要降灾于民,祈求天下大同,百姓安康,后来逐渐发展为民众热爱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寓意祈求国泰民安,讴歌新风尚等内容。许岭灯会汇集了民间竹编、剪纸、彩绘、杂…
[详细]
29、
九连麒麟灯会
[
安徽省
芜湖市
繁昌县
]
九连麒麟灯会始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居住在九连村卧龙墩自然村俞姓族人,每逢丰收喜庆之年自发组织表演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相传三百多年前,九连村卧龙墩俞姓族人的先人居住在江西婺源地区,闲暇之余,俞姓族人的先人按照古代传说中描述的麒麟模样,结合狮子的制作方法,构思制做了一个外形奇特的麒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狮头、鹿身、牛尾、马蹄、鱼鳞皮。九连麒麟区别我国传统“南软北硬”狮子的制作方法,全…
[详细]
30、
成都灯会
[
四川省
成都市
青羊区
]
成都灯会作为我市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成都灯会西汉萌芽,东汉有形,唐代炽盛,近代成会,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其继承和发展,至今已举办了三十九届,是国内现今连续举办届数最多的灯会。在增进我市与外省市及国外的联系,以灯为媒广交朋友,促进我市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让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成都,认识成都起到较大的作用。“成都灯会”所处区域在成都市。成都地处…
[详细]
31、
苏邦上元建醮灯会
[
福建省
龙岩市
新罗县
]
苏邦上元建醮灯会苏邦上元建醮灯会,可上溯到明万历年间,已延续了400多年的历史。上元建醮活动,是由醮坛法事、绕境游灯副台戏剧、电影队等活动项目组成。届时,在醮仪举行的同时,除本地武艺金狮队外,也请戏班或傀儡班来演戏,其目的为酬谢神,但也具有娱乐人因素。在建醮期间天天有大、小戏,深受民众的欢迎。…
[详细]
32、
大宋上元灯会
[
河南省
开封市
鼓楼区
]
大宋上元灯会是开封年味的节会。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临安上元灯节,延续五夜,四十里灯光不绝。”历史上的东京汴梁,便是如今的开封。大宋上元灯会传承千年文化,再现大宋上元夜盛景,每组花灯的设计都与城市,历史,文化有关。于每年腊月二十三至正月二十三在开封龙亭、天波杨府等景区同时举办。民间历来有在元宵佳节赏花灯的习俗。…
[详细]
33、
王圩灯会
[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
王圩灯会是桐城市双港镇颇有影响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元末明初,原居江西省万载县瓦西坝的王氏宗祖迁居桐城双港镇青城村王圩组,带来了祖传的龙架和龙灯艺术。以后代代相传,并由原来的独姓独舞发展到现在九个村民组、十余姓、二百三十户人家近千人家参加。王圩会逢闰年正月举行,每届设堂主一名。出灯时,阵式浩大。前有排灯开道,武猖、八仙浓妆-,花篮队、彩灯队边歌边舞,龙灯位居中间蜿蜒游进,后面还有锣鼓队,蚌壳灯、灯笼…
[详细]
34、
满城龙灯会
[
河北省
保定市
满城区
]
龙灯会:龙身以白布或纱质布料做成,彩绘成鳞。长约5~8米,分8~12节,每一节用一木棒固定在龙肚下,由8~12人执一龙表演,动作要求协调一致。每道会由两条龙组成,前有一童执彩球领舞。常见的形式有走圆场、二龙戏珠、二龙出水等。县内龙灯会以石家佐、荆山、南峪、方顺桥村较有名。…
[详细]
35、
高碑店龙灯会
[
河北省
保定市
高碑店市
]
龙灯会龙灯会有单龙、双龙之分。单龙九节,双龙五节,皆由一颗明珠引路,两旁有鱼、虾、龟、鳖四对精灵随舞。阵布八卦,套路玄奇。单戏水、大盘龙、小盘龙、三环套、走八卦、剪子股……逢桥必舞,遇水必戏。…
[详细]
36、
七巧灯会
[
河北省
保定市
定州市
]
七巧灯会七巧灯会表演时,前面的4个人各举矩形白纸灯笼,上面写着“七巧灯会”四个红色大字。随后是队列整齐的锣鼓队,敲锣打鼓,震天动地。再后是七巧灯会的14名演员,分为两组,每组7人,人人穿花衣、戴花帽。每组有两人拿大号三角灯,一人拿中号三角灯,二人拿小号三角灯,一人拿正方形灯,另一人拿斜方形灯。每盏灯上都绘有“荷叶莲花”、“喜鹊闹梅”、“金鱼游水”、“蝴蝶牡丹”等图画。表演方法是选宽阔地开场,随着锣…
[详细]
37、
涿州元宵灯会
[
河北省
保定市
涿州市
]
元宵灯会涿州的元宵灯会始于汉、兴于唐,宋代沿之,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涿州灯会为每年正月举办,名为“通会灯市”,规模宏大,北起北关,南至南关,贯穿鼓楼大街。十里长街上有七十二架木制牌坊,重檐喙脊,玲珑古雅。鼓楼大街各路口共搭设灯棚七座,悬挂着圆形、方形、六棱、八角等形态各异的吊灯、纱灯、走马灯、九莲灯,照如白昼,争奇斗艳。各商家店铺也悬制各种彩色招牌灯。正月十四至十六,白天各种花会表演助兴,入夜满城…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特产搜索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