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廊坊市 > 霸州市民俗文化

霸州市十大民俗文化

冀中笙管乐·高桥音乐会
  冀中笙管乐·高桥音乐会“高桥村音乐”为僧传吹打乐,相传系由清康熙年间云游至此的正定大王庙乐僧广达和尚所传的佛乐演变而来,俗称“和尚经”。其演奏时由管子领奏,有3个和尚诵经,12个乐师演奏。高桥村音乐会靠家族方式传承延续,自诞生之日起,即以尚姓人为主要乐师。尚家不仅世代精通“点笙”,且谙熟音律古韵,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桥村音乐流传久远而不走形。高桥村音乐属当地“北音乐”(又称“经”),有别于俗世民众自娱自乐的“南音乐”(俗称“会”)。北音乐乐器形制较小,音乐节奏较快,乐手着装也不同于“南音乐”。高桥村音乐原有曲谱3册,现仅存1册,收录乐曲47首,现乐手仅能演奏其中的二十余首,其中《锦堂月》等数支曲子为高桥村音乐会所独有。高桥村古乐较好地保存了近古民间吹打乐的原始风貌。同时,高桥村音乐中蕴含着当……[详细]
冀中笙管乐·胜芳音乐会
  冀中笙管乐·胜芳音乐会胜芳镇地处廊坊市霸州以东35公里处。清乾隆时,该镇先后建起了十二道“音乐会”,其中以胜芳镇南音乐会最为著名。胜芳镇南音乐会是寺院佛教音乐流传民间的产物,其传承方式为口传心授。胜芳镇南音乐会风格古朴,自创会以来,历经数百年而变异甚微。其演奏方式、演奏内容(曲牌)、使用乐器等都有严格定规,鲜有改动。霸州胜芳镇音乐会现能演奏三十多支曲牌,最擅长大套曲【清吹】、【山坡羊】等。曲目中既有佛教乐曲,也有俗世风格的村调,雅俗兼具,深受民众喜爱。除参与当地丧事民俗活动外,镇南音乐会每年还要出庙会演奏三次,并主办胜芳“琉璃佛”(即冰灯大会)。胜芳元宵灯会期间,镇南音乐会是惟一可以参加“摆会”(众多民间花会出会时的程序之一)的乐社。霸州胜芳镇南音乐会于清末开始兼收高腔、昆曲,成为镇内“两下……[详细]
胜芳花灯及元宵灯会
  胜芳镇位于霸州市以东40公里河北著名湿地——东淀中游北岸,属霸州市管辖。胜芳花灯源流古久,元宵灯会明初已经规模宏大,闻名京津华北。胜芳花灯是一个庞大的独立发展系统,由盂兰盆灯会、元宵冰灯和元宵花灯三部分组成。盂兰盆会又称中元灯会,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晚上,渔民祭鬼放“河灯”。99只舴艋小船在河内一字排开,每船乘三人,一人持篙,二人放灯。“灯手”由油浸色纸作底盘,上面用粉色纸做成一尺大小荷花灯,燃蜡后,一个一个次序放入水中,供两岸拥挤民众观赏。元宵冰灯诞生于河南苇荡间高地渔民聚居区。佳节将至,渔民自东淀采来大块冰凌,运至早已搭好的宏大苇棚内,能工巧匠昼夜不息,各显绝技,精心雕刻成一百多尊-像。胜芳元宵灯会的会演形式,最早是在街心老爷庙前中心广场搭起一座高二米,面积六十平方米左右的灯台,俗称“鳌山……[详细]
霸州杨家将传说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宋辽时期,以霸州益津关为主关,以雄州瓦桥关、信安淤口关为两翼,共称河北三关。抗辽名将杨六郎,自宋咸平二年(999年)戍守河北边关,到宋大中祥符(1014年)去世,在三关奋战了十六年。他用辉煌的战绩保卫了边关的安宁,保卫了北宋的疆土和边关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杨六郎成为了边关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守护神”,深受边关人民的仰慕推崇。今霸州市是三关中益津、淤口两关的所在地,是宋辽多年征战的主战场,直接见证了当年-疆场拼杀的悲壮场面,见证了杨六郎叱咤风云,拒敌于关口之外的英雄气概。宋辽边境的老百姓渴望和平安宁,渴望有人替他们做主,驱逐侵略者,过上太平日子。杨六郎韬略绝伦、智勇兼备,自公元999年至1014年,守卫“三关”十六年英勇抗辽、屡立战功、威震敌胆,在霸州780平方公里的土地……[详细]
胜芳河灯习俗
  霸州市胜芳镇始建于春秋末期,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昔日乾隆皇帝曾三次亲临这里,留下“南游苏杭,北游胜芳”的美誉。古时候,胜芳三面临水,南部有一片巨大的东淀,与白洋淀(西淀)水系相通。水域面积达25万顷。西来的大清河支流从镇中穿过,与城外的中亭河汇合流入大清河,大清河又与子牙河汇入海河,成为胜芳人行船运输和游览天津的宽敞水路。胜芳因水而生,因商而兴。富足的胜芳自明末就有举办盂兰盆会的记载。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本为佛教的节日,也叫中元节,胜芳人称为“鬼节”。历史上的中元节灯会是与当地百姓的信仰密不可分的,社会上盛行的鬼神观念驱使人们去举办“事鬼”的盂兰灯会。活动主要由观音堂和五道会组织的,分别设在胜芳镇的南北两处。由观音堂组织的盂兰盆会更为壮观些,活动由早晨开始,观音堂的音乐会演唱两个多小……[详细]
霸州笙管乐·张庄音乐会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近三十个县市的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笙等和奏,故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类乐器外,另有云锣、笛及击奏类乐器鼓、铙、钹、铛铛等。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笙管乐”的主要组成部分。“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各地农民以村为单位,借乐结会,在本地祭祀、礼仪、丧葬等民俗活动中演奏传承。“高桥村音乐”为僧传吹打乐,相传系由清康熙年间云游至此的正定大王庙乐僧广达和尚所传的佛乐演变而来,俗称“和尚经”。其演奏时由管子领奏,有3个和尚诵经,12个乐师演奏。高桥村音乐会靠家族方式传承延续,自诞生之日起,即以尚姓人为主要乐师。尚家不仅世代精通“点笙”,且谙熟音律古韵,在很大程度……[详细]
冀中笙管乐·北燕家务音乐会
  廊坊市霸州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因是益津关口故称霸州。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属环京津、环渤海城市群。北燕家务村东距106国道,在宋元时期,村中有千佛寺,寺院宏阔僧众数百,香火鼎盛,遇有佛事活动,寺内笙管齐奏,乐僧济济。明朝末年千佛寺一名老僧帮助村里成立了音乐会,通过口递亲传,使古刹音乐未因历史变迁而遗失,一直延续至今。早期的音乐会出会时,前有九面彩旗开路,后有乐师五十余人。音乐会演奏的乐曲分大小两种,小曲多用来“净街”边走边奏;大曲曲牌只有撂场入棚后吹奏。该会不为丧事服务,只参加佛事、庙会等重大活动。旧时,众多音乐会汇集迎神赛会,都尊该会为“老会”,位置安排在神像旁边。会中曾拥有数本古乐谱,多已失落,现今仅存两本,里面抄录百余个曲牌,如《拿鹞子》、《玉芙蓉》、《泣颜回》、《普安咒》等……[详细]
小辛庄戏靴制作技艺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戏靴尤其是京剧行当戏靴制作以北京、天津最为发达,行内有“京一津二”之说。现年88岁的小辛庄村民范振义,少年时期入天津劝业场名鞋坊学徒行艺,青年时期已成为天津知名鞋匠和戏靴制作专家。1978年退休后返回家乡,创办了“艺丰坊”,专门从事京剧行当戏靴制作。1981年,范少奎子承父业并扩大了生产规模,1992年慕名拜师北京“三义斋”吴瑞启并邀请其担任小辛庄“艺丰坊”的终身技术顾问。在吴启瑞的指导下,艺丰戏剧用品厂的朝靴制作工艺越来越精湛,产品质量达到了行业之首,让人们领略了“三义斋”朝靴的大牌风范,使“三义斋”朝靴制作技艺得到了延续。为保证靴鞋的高质量,制作者对原材料的选择有着严格的标准。面料有棉冲服呢、软缎、库缎三大类;靴鞋用纸是按需定制且为纯手工制作的麻纸。一双戏靴的制……[详细]
大头舞(御览转秋千)
  霸州市胜芳镇始建于春秋末期,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说法。胜芳花会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现在胜芳的挎鼓会和御览秋千会(俗名大头会)是乾隆皇帝第五次下江南的时候亲自御览的,并为秋千会留有亲笔题写的两个观贤灯(解放初期还有现在已经丢失),这两盏灯直径约一米左右,灯上有乾隆御笔:“御览转秋千”。胜芳大头会最早名为转千秋会,因受到乾隆皇帝御赐特准用正黄旗,所以大头会所用的大旗、小旗、帖子、钹、镲上的绸子等均为黄色。大头会的大头一共有21个,其中包括:十八个罗汉头,即:举钵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托塔罗汉、布袋罗汉、看门罗汉、沉思罗汉、坐鹿罗汉、过-汉、伏虎罗汉、降龙罗汉、喜庆罗汉、芭蕉罗汉、探手罗汉、骑象罗汉、挖耳罗汉、-罗汉……[详细]
胜芳跨鼓
  霸州市胜芳镇始建于春秋末期,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说法。胜芳跨鼓老会据传是由汉武帝“捋鼓舞赏劳军”演变而来,系宫变舞蹈。五百多年前传到胜芳,逐渐演变成一道别具特色的花会。古时出会,由两面杏黄三角旗先导,锦旗上绣有“博光闪照遮日月,鼓声隆隆震乾坤”十四个黑绒大字,锦旗后面是四十二人背跨鼓组成一字队伍。据清史记载:1767年,乾隆帝巡览河务,“爰自赵北口,御安福舻,沿苏桥而东,历……扬芬港,至于天津。”其间驻跸淀祠旁行宫,题淀神庙碑,赋诗《中亭河》二首、《过霸州》一首。经停胜芳期间,地方官员召集众花会表演迎驾。跨鼓和“大头”两道花会受到乾隆帝特别赏识,赐黄马褂,准鼓,钹佩黄絆,自此又称“皇封大会”。1954年胜芳文化馆在挖掘整理民间文物……[详细]

全部霸州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