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齐梁故里”的孟河,是一个有2500年文字记录历史的乡镇,是当代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的人文历史非常丰富,内含着儒、释、道的传统文化。又因从这里走出了帝王,在这里产生了帝王文化、齐梁文化、三教圆融文化,在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的陶冶下,这里居民的人文素质很高,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信仰,在这些信仰中产生得最早的信仰是“东岳信仰”。“东岳信仰”是道教中对东岳泰山的山神东岳大帝的信仰,由于在五岳中泰……[详细] |
孟河鳝丝面,是孟河地区特有的以鳝鱼丝为材料或汤料的面种。鳝丝面大约是在南北朝时代形成的。那时北方的大量贵族迁来,他们习惯食面食,所食的面食主要是馒头、包子,但在南方天气炎热,馒头不能长置,便改食面条,这就使面条逐渐的进入了民间的饮食习惯中。苏南的一些文人食客,便在吃面条的面汤和拌料中下了功夫,逐步的把肉、鱼、各种蔬菜、豆制品作为拌料或制成汤料引入了面条,当然先引入的是肉类,各种豆制品和蔬菜,但肉类……[详细] |
孟河中药香囊发源于常州孟河古镇,是孟河医派中医理论与传统香囊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兼具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和装饰作用的传统中医药产品,现由常州广益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孟河医派名医堂)进行传承和保护。孟河医派延绵传承至今已有近400年,是我国目前传承历史最长、传人最多、学科最齐全、影响力最大的中医流派之一。在孟河医派的中医治疗体系中,一直有使用中药香囊防疫治病的传统,香囊与中医药的结合,使得香囊成为一种防治……[详细] |
奔牛镇依运河而建,汉朝时就得名,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奔牛古时就被誉为“邑西巨镇”,自古以来,这里舟楫往来,车马奔驰,馆舍林立,驿站酒肆举目可见。古镇上曾有“奔牛八景”,分别是:能仁古刹、伯牙桥、陈氏书楼、高陵乔木、秀水紫竹、星月池、洗心池和张公钓鱼台。时至今日,虽然这些景致大都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但在城市的记忆深处,却常存一抹亮彩,其中“高山流水”的故事更像一颗最闪耀的星星。相传奔牛高中围……[详细] |
“齐梁故里故事”的全称应该为“齐梁时代在齐梁故里发生的故事”。因齐梁两朝皇帝的祖籍地是武进东城里(现常州新北区孟河镇),这里就被史学家称为“齐梁故里”。在齐梁两朝时,这里也就成为了齐梁两朝的副政治中心,副文化中心,集居在这里的萧氏皇族成员,又强化了这里的政治因素和人脉关系,再加上这里原有的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在齐梁时代留下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经本地各朝各代的文人加工修饰后,就代代相传,一直传到当代。……[详细] |
孟河医派是一个有400年历史的地方性中医学派,它起于明末,发展于清朝,昌盛于民国,是一个以费、马、巢、丁四大医家为核心,以家族传承为基础再发展到以办学传承为方向的医派。这个医派的医生们由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很受各地百姓欢迎,使它能逐步的走出孟河,进中小城镇,进皇室,进上海,把影响扩大到大江南北,又通过在上海首创中医专科学校,推行医药教育改革,培养新一代的医生,把中华中医药传到世界各地。这个医派虽……[详细] |
常州黄酒酿制技艺,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常州黄酒又称好咾黄酒,是常州本土的黄酒品牌。“好咾”一词取自常州方言“好咾伐”,在品牌中融入常州特色和文化历史。常州黄酒的历史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1912年的时候,安家镇上创办了一家“潘氏酒铺”,好咾黄酒的创始人蔡全荣将这家店盘了下来,开始了作坊式的酒类经营。后来,第二代传人蔡顺根将其更名为“顺泰糟坊”,当时……[详细] |
铜刻,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铜刻,就是用刀在铜器上刻出字画等内容。铜刻艺术兴盛于清代中期,以阴文刻、阳文刻及双钩浅刻为主要造型手法。在新北区孟河镇,祖传三代的汤氏铜刻艺术传到汤友常这一代,更是得到了发扬广大。汤友常雕刻的工艺作品先以书法和美术图案打下底稿,再用钨钢刀和白钢刀直接在坚硬的黄铜板上细琢和镌刻,在“以柔克刚”的琢镌之间完全显现出手指指力的柔润和圆滑。……[详细] |
孟河四爪太平神龙,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舞龙灯是各地流传的民间舞蹈,但一般的龙灯都是没有脚爪的,唯有孟河一处的龙灯有四只脚爪,称为“四爪龙”。孟河四爪太平龙起源于清代孟河的西林寺。每年农历九月半西林寺举行庙会,都有四爪龙参加,以求国泰民安,从清末到解放初期从未间断,民间称之为“四爪神龙”。四爪神龙体形比一般的龙要大,除龙身每节有人撑掮外,四个脚爪另有四人各掮一……[详细] |
打莲响,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打莲响是盛行于水乡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它源于宋代,发于黄、淮流域,现流传于江南水乡春江镇录安洲一带。明末清初,因连年战乱和灾荒,人们流离失所,被迫外出逃荒,一根棒一只篮,沿途乞讨为生。为博得别人同情,他们以莲响为道具,用民间小调伴唱,将莲响击打肩、腰、腿、足等部位。使之发出悦耳而有节奏的响声,以吸引观众,求得施舍。几经相传……[详细] |
孟河古村太平青狮,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孟河固村的太平青狮,是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舞蹈。该舞始于南北朝期间,至今已在当地传承1600多年。初始,青狮是萧氏皇室用来庆贺各种节日和在重大活动中表演的一种技艺,以体现皇家风范。当这一技艺从皇宫逐步流向民间时,萧氏家族的祖居地孟河首先得益,从此就在孟河落户延续了。至宋末,这种青狮有了进化。江阴的巢氏军官巢正初带着巢……[详细] |
常州春江江鲜烹制技艺,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春江镇位于长江之畔,江中有录安洲岛。江边有滩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优质鱼类活动的区域。一年四季随着潮涨潮退,刀鱼、鲥鱼、河豚、江鳗、江蟹等30多种江鲜源源不断。河豚、刀鱼、鲥鱼称为“长江三鲜”,以鲜、嫩、美闻名于世。唐宋以来,渔民就有烹制各种江鲜的独特技法,后来被流传到岸上,沿江边上的居民也逐渐熟悉了江鲜的烹制。春……[详细] |
江南八宝菜粥制作技艺,常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常州江南八宝菜粥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传承而来的。“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亦称“腊八节”,常州民间素有吃腊八粥的风俗。旧时,常州天宁寺总会乐善好施,素有“铜锅煮粥,普济众民”的腊八习俗。数百年来,常州人不单在腊八节煮腊八粥吃,平时一年四季亦有煮谷米蔬菜杂粮粥吃的习惯。因此民间煮制谷米蔬菜杂粮粥的技艺亦越来越精湛,越来……[详细] |
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小黄山面临长江,经过千万年江风吹袭,江水冲击,山石风化,形成了千奇百怪的片石。它集山石的雄、秀、奇、险于一身,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纹理除剧直之外,还兼有纤、细、透、漏、绉、瘦等特点,俨然鬼斧神工所劈,人称“斧劈石”,是制作盆景的上乘材料。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孟河人就用斧劈石精制盆景,作为贡品晋献皇室,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尚有珍藏。晚清后及至近代,曾一度衰落,自上世纪70年代起……[详细] |
常州乱针绣是苏绣的一个重要流派,亦称“正则绣”、“锦文绣”,生发于常州已逾百年,并流布于江苏各地。该项目系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传统美术类。常州人种植桑麻,生产丝绸的历史久远。至清末民初,刺绣职业学校及绣品专营商铺在常州城内兴起。常州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先生一改“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传统平针绣手法,以素描和油画的理念为关照,凭针作画,以线达意,创新成纵横交错、长短并用的绣法,谓……[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