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膏糖产生于唐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常州府志记载,宫廷古方梨膏糖于清咸丰年间(1854年)传于常州,逐渐发展。清宣统年间至民初,常州梨膏糖制作异常红火,盛极一时。叫卖梨膏糖,唱小热昏,成为当时常州城乡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旧时,江浙一带梨膏糖行业分成三大帮。背着糖箱流动说唱卖糖的行内叫“武买”,摆糖摊在固定地段说唱卖糖的叫“文卖”,而盛行于常州并向四方流动的主要是“武卖”。卖梨膏糖艺人的说唱谓之“小热昏”。其基本词调多为四字句和七字句两种。行中称这种唱调为“赋”,用小锣敲着唱的叫“小锣赋”,用三跳板敲着唱的叫“三跳赋”。小热昏的祖师爷是常州人朱阿凤,其后即是小名利吴金寿、小得利包云飞。常州梨膏糖以冰糖、梨汁为主要原料,配以甘草、麦芽、桔梗等20余种天然中草药精制而成。主要过程为:武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