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武进区民俗文化

武进区十大民俗文化

常州素火腿制作技艺
  素火腿是一种极具常州地方特色和风味的名菜,其生成工艺和技艺,流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常州佛教文化和饮食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梁武帝萧衍是武进县万绥乡人。公元502年,他在建康城(今南京)建都。梁武帝登基后,笃信佛教,舍宅为智宝寺,并拜志公和尚为师,做了不出家的佛教弟子。梁武帝戒杀生,吃素食,还多次召集全国各地名僧到京城议事,组织展开辩论,佛教徒要不要吃素?最后多数名僧形成共识:做一名合格的僧人必须要“五戒”。“五戒”的头一戒就是“戒杀生”,佛教徒应该吃素。于是,朝廷传旨天下,僧人一律吃素。梁武帝身为皇上,为僧人作表率,祭祀祖宗、祭祀天地神灵用的“五牲”——牛、羊、猪、鸡、鱼都改用豆制品或干面替代,但保留原名,所以便有了素鸡、素火腿之类的菜肴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南北朝后,这一饮食习俗传……[详细]
杨桥庙会
  名闻遐迩的杨桥老街始建于宋代,兴于元明,鼎盛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清时,大批商贾云集于此,筑园建第,至今仍有500余间明清建筑、1000多米石岸保存完好。当年,一座“介宜阳之邑,通南北之衢”的南杨桥,桥上行人熙攘,桥下舟楫相连。繁荣的商贸业、便利的交通、富庶的物质条件,使杨桥庙会应运而生。庙会,是我国地方乡土民俗的一种特殊形式。庙会,亦称庙市,是民间的集市形式之一。一般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庙会包含两大因素:一是配有集市商贸活动。各地举行庙会期间,市肆林立,游人如织,一派节日景象。为此,民间把赴庙会称为赶节场,人们利用赶节场之际,走亲访友,观景,其乐融融;二是庙会的由来与附近寺庙的祭祀活动有关。因为寺庙所祀人物,除极少数为传说中人物之外,其他或文臣,或武将,他们生前对地方都……[详细]
木雕 (常州红木浅刻)
  红木浅刻,是将竹刻中的浅刻技法拓展到红木材质上的雕刻技法。红木浅刻最早出现在明后期,常州人张希黄、张楫如、徐素白、徐孝穆、沈觉初、高银福便是当时的代表性人物。近代徐素白、徐秉言,徐风(徐枫)三代传承,钻研浅刻,雕刻材质竹和红木均很精通,在红木浅刻上表现中国画的笔墨意蕴造诣颇深,由此带动了常州红木浅刻发展,薪火相传。浅刻技法,也称阴刻,在刀法运用上与前人和旁人不同。浅刻通常把竹青除掉,在细腻的竹肌上进行雕刻,备受文人雅士和书画家们的喜爱和推崇。但由于竹肌刀痕的反差度较小,需要侧着光线才能看清,一般人不易接受。另外受材质限制,不能刻大画,于是前人在探索实践中以刀为笔,以红木为纸,把材质从竹子换成红木,发现它比竹肌上的浅刻更具有直观效果,而且画幅有更大的扩展余地,形状也不受弧形、圆形限制,能运用不……[详细]
常州微雕
  常州微雕,常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象牙浅刻又称象牙线刻、平刻,简称牙刻,是传统象牙雕刻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与书画艺术相结合的文人雕刻。它以金属平刀、钩刀为工具,在象牙器具表面作豪米深浅的阴线刻画与刮琢,再用毛笔0 水墨、颜料对凹处进行填染而形成画面。常州象牙浅刻最早出现在清代,当时的一些留青竹刻艺人分别从事象牙浅刻及其制品的营生,张楫如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清末,常州人马志洪(字啸山)承祖上基业,先后在常州及全国各地兴办8家象牙店,商号“天协成”,期间雇佣和培养了一大批常州籍牙刻技师,其中秦雪泥、闵雅兴、王清源三代传承,均为牙刻名家,名噪一时。常州象牙浅刻技艺由此发展兴盛,流布常州及武进地区。上世纪中叶,中国象牙浅刻艺术的集散地慢慢由沪、苏转移到常武……[详细]
淹城的传说
  淹城的传说,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春秋淹城遗址位于武进区湖塘镇西隅,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资料分析,淹城应为西周早期位于淮夷旁的奄族在被周成王征伐时,南迁江南后定居所留遗址,距今3000余年。其“三城三河”的建筑形制世界独一,其体量适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记载吻合。遗址内出土珍贵文物千余件,包括4条独木舟、20余件青铜器和大量原始青瓷器、陶器。淹城传说是流传在淹城及周边地区的民间故事,以淹城古遗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为主线,以淹城古遗址的来历、形制、景点、环境、人物、产品等为内容,展现淹城古遗址的奇、特、珍、美及其文化魅力。淹城传说是由淹城先民创作、流传而来,源于何时未有确切文字记载。明洪武初期(1368年),窦氏族人自江苏瓜洲(今属扬州)迁……[详细]
常州烙画
  烙画又叫烫画,也叫“火针刺绣”,在竹木上用烙针、烙铁烫。据传,东汉帝刘秀在位时已将烙画封为贡品,可见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常州烙画的发展历史,与常州梳篦制作的烙花、烫花工艺有关。常州梳篦制作的“雕、描、刻、烫、嵌”五种工艺,是制作观赏型工艺梳篦的必定“路径”。其中在梳篦上烙制花纹图案的独特工艺最见制作者的功力。据常州府志记载,常州梳篦制作技艺形成于东晋,迄今已有1500多年时间。烫花型的篦梁、梳背上的龙凤花卉,或是仕女人物,均是用铁笔烫烙出来,其线条清晰流畅,整体画面古朴、高雅。由此可见常州烙画与常州梳篦发展历史相近,亦有千年历史。烙画也同其他艺术一样,好题材能决定烙画的品位和境界。定好题材后,首先挑选最能表现题材的烙画材料。材料有木、纸、竹、布、绢等。仅纸就有宣纸、白色厚板纸等;木制材质有三……[详细]
湖塘剪纸
  湖塘剪纸,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湖塘剪纸是流布于武进区湖塘镇、牛塘镇、马杭镇及周边地区一种传统美术,根植于民间妇女群体,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明清时期,苏南民间妇女喜欢在夏天穿的拖鞋、春秋穿的单鞋、小孩周岁戴的帽子及虎头鞋上,特别是结婚用的枕套、帐围、床围、门帘上,剪贴自己设计的“花样”,并依照“花样”刺绣成漂亮的图案。或喜庆,或装饰,或辟邪,这些刺绣原稿“花样”,就是原创性的具有浓郁苏南乡土风味的剪纸作品。妇女们会长期保留这些“花样”----原生态剪纸。经过代代相传和“本土”文人、书画家的提升、发展,逐渐形成具有苏南地域特色的剪纸艺术。剪纸题材常见的有“福”、“禄”、“寿”、“禧”等吉祥字,以及十二生肖,花卉蔬果,风景人物,百子迎春等,大多以吉……[详细]
雅浦酿酒
  雅浦酿酒,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雅浦酿酒始创于清光绪二八年(1902年),由明朝崇祯年间兵部尚书陆完学第十孙陆洪生创始。1929年陆福全创建雅浦糟坊。1980年陆迪兴设立武进县雪堰雅浦酒厂至今。雅浦黄酒是以地产粳稻糯米、小麦和竺山湖饮用水为主要原料,加以竺山头乌饭树嫩叶汁,经过三次投料循环发酵、压榨、过滤和煎酒、封坛、储存等三十多道工艺精酿而成。其成品色泽琥珀,不加任何色素,气郁芳香,酒性温和,属于半甜型黄酒,酒度比绍兴黄酒低,营养价值高,是老少皆宜的精品黄酒。据《阳湖合志》载:“世传吴王阖闾避暑于此”。世传吴王阖闾曾设避暑行宫于马迹山,避暑行宫内有一口吴宫……[详细]
回民马灯
  回民马灯生成于元朝大德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回民马灯是流传于武进雪堰回民村一带的传统舞蹈。原武进县有关乡志和《武进县志》皆有回民马灯活动的记载。回民马灯表演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活动形式与汉族马灯表演有所不同,并还有较多的禁忌内容。回民马灯表演形式以马灯舞蹈为主,武术、滑稽为辅。回民马灯的整个表演程序为八大内容:一、跑圆场:马灯队伍一般有八、九十人参与表演,到一表演地方,首先要请围观的观众让出场子来,办法就是跑圆场。二、调八匹:由八个人身前身后扎上用竹篾、丝绵纸做成的马头马尾装成马匹,每一匹马前还有1人双手擎三角旗,叫“督旗”,有红色、黄色、蓝色等各种旗色。其后,由16人组成调八匹表演队伍在场子中间表演“八卦阵”,马走八卦阵时的动作有走、跳、腾、跃等马步动作,举“督旗”的人则配合马……[详细]
马杭木雕
  木雕历史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目前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清末至民国年间由于内忧外患等多重因素,木雕技艺逐渐衰落,很多技艺精湛的苏州红木雕刻艺人流落到与苏州较近的常州等地定居,尤以武进湖塘、牛塘地区居多,并在当地继续以木雕技艺为生,代代相传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木雕技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挖掘。1954年后,江苏各地相继建立红木生产厂家,武进在当时也设立了专门的红木雕刻厂和工艺厂,由一批苏州红木雕刻老艺人为技术骨干,逐渐形成以红木家具、硬质木材雕刻艺术品等为主营业务,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机器制造业的高度发展,手工制作的木雕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但武进湖塘马杭地区(湖塘镇是武进区城关镇,地处……[详细]

全部武进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