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朝鲜族篇民俗文化
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朝鲜族篇
[移动版]
21、
朝鲜族拔草龙
[
吉林省
延边州
安图县
]
拔草龙比赛是朝鲜族古老的传统民间游戏之一,起源于朝鲜半岛部族之间比拼力量并兼有运动性质的一种群众游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成为现代带有表演性质的深受朝鲜族群众喜爱的民间游戏之一。二十世纪初,随着大量朝鲜移民迁入延边地区而传入中国,主要流行于安图县。拔草龙比赛主要表通过力量的比拼,反映朝鲜族古老部落之间婚姻嫁娶的风俗文化特征。它即是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也是人民群众借以达到娱乐的一种方式。两条巨大的草…
[详细]
22、
朝鲜族农乐舞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阳明区
]
朝鲜族农乐舞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牡丹江市朝鲜民族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李荣农乐舞是朝鲜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形式之一,融音乐、舞蹈、歌唱为一体,表现出民族民间艺术崇尚世俗、快乐、自由的基因。其源于农民劳作一年丰收后的喜悦举止,亦有古代祭祀丰收、感谢上苍的多重成分。作为朝鲜族的民间传统活动,体现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消除田间劳作疲惫、抒发丰收欢乐、渴望取得更大丰收的心愿。…
[详细]
23、
中秋节(朝鲜族秋夕节)
[
辽宁省
铁岭市
]
中秋节(朝鲜族秋夕节),流行于辽宁省铁岭市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铁岭、开原、昌图、西丰地区的朝鲜族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秋夕节传统风俗习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百姓们都会祭拜祖先、伐草扫墓、赏月、玩游戏、跳舞,庆祝传统佳节的到来。朝鲜族将中秋节称作“秋夕节”或“嘉徘”,“秋夕”一词来源于古代“春祭朝日,秋祭夕月”一语。铁岭、开原、昌图、西丰地区的朝鲜族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秋夕节传统风俗习惯…
[详细]
24、
朝鲜族百种节
[
吉林省
延边州
龙井市
]
朝鲜族百种节又称朝鲜族农夫节,是过去的朝鲜族农民为感恩神灵、祈求五谷丰登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的传统节日。作为朝鲜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百种节历史悠久,早期广泛分布于鸭绿江北岸和图们江北岸的朝鲜族聚居区,分布中心为现今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中,在龙井市开山屯镇、八道镇、三合镇以及和龙市头道镇传承较为完整。改革开放后,在第三代传承人吴正默的倡议下,朝鲜族百种节在龙井市开山屯镇光昭村率先得到恢复发展…
[详细]
25、
丹东朝鲜族花甲礼
[
辽宁省
丹东市
]
朝鲜族自古就将尊重老人视为家庭乃至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准则。花甲礼是朝鲜族为60岁老人举行的一种重要人生礼俗。它由生日祝寿和尊重老人的风俗演变而来,形成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之间,主要流传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东北三省的朝鲜族聚居地区。朝鲜族老人年届花甲之日,儿女们会为其摆设宴席,邀请亲朋邻里欢聚一堂,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祝寿是花甲礼的基本仪式,花甲宴的席面上摆满糖果、鱼肉、糕点和酒类,花…
[详细]
26、
延边朝鲜族花甲礼
[
吉林省
延边州
]
朝鲜族自古就将尊重老人视为家庭乃至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准则。花甲礼是朝鲜族为60岁老人举行的一种重要人生礼俗。它由生日祝寿和尊重老人的风俗演变而来,形成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之间,主要流传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东北三省的朝鲜族聚居地区。朝鲜族老人年届花甲之日,儿女们会为其摆设宴席,邀请亲朋邻里欢聚一堂,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祝寿是花甲礼的基本仪式,花甲宴的席面上摆满糖果、鱼肉、糕点和酒类,花…
[详细]
27、
朝鲜族洞箫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宁安市
]
朝鲜族洞箫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代表性传承人:崔光哲宁古塔朝鲜族洞箫是朝鲜族比较古老的民间乐器。很早就在民间流行,一般是自我娱乐和民间- 时为唱歌跳舞演奏的,有时也和其他乐器合奏,演奏的乐曲多是朝鲜族传统民歌《阿里郎》和《桔梗谣》等。制造工艺和演奏技艺受汉族丝竹民间乐器的影响,与朝鲜和韩国的有所不同。朝鲜和韩国的洞箫比较细小,多是横着演奏,而宁安的洞箫是比较…
[详细]
28、
朝鲜族四物打击乐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绥芬河市
]
朝鲜族四物打击乐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牡丹江市朝鲜民族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金政革四物打击乐是朝鲜族民间传统器乐演奏形式。由长鼓、鼓、大锣、小锣四种乐器组成,每种乐器都代表一个神:鼓代表云神,大锣代表风神,小锣是雷神,长鼓是雨神。表演质朴纯厚,反映出朝鲜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善于创造快乐的自娱自乐精神。…
[详细]
29、
朝鲜族伽倻琴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西安区
]
朝鲜族伽倻琴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牡丹江市朝鲜民族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朴淑子伽倻琴又称朝鲜筝,属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相传为伽倻国嘉实王仿照汉筝而制成,已有1500多年历史。由琴柜、面板、底板、琴柱和琴弦构成,琴身长约152厘米,宽17—21厘米。琴身用鱼鳞松木或梧桐木制作,分五声音阶18弦及七声音阶21弦两种。双手弹奏,有弹、拨、滚、琶、按、颤、推、揉等技巧。音色深沉柔和…
[详细]
30、
朝鲜族花图游戏
[
吉林省
延边州
安图县
]
“花图”游戏是朝鲜族的民间游戏之一。19世纪末,通过来往于日本下关和韩国釜山的船员,从日本流入朝鲜半岛。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纸牌游戏“花札”亦称为「花牌(花かるた)」演变而来。“花图”类似扑克,规格比扑克小,共48张,图案分12组,每组4张。每组图案都以一年12个月动植物或自然景色为背景:“松鹤”代表一月;“梅鸟”代表二月;“樱花”代表三月;“黑苕”代表四月;“兰花”代表五月;“牡丹”代表六月;“红苕…
[详细]
31、
朝鲜族击打舞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东宁
]
朝鲜族击打舞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东宁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崔云准李明子击打舞属于朝鲜农乐舞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朝鲜族农民在举行庆祝丰收、嫁娶、祝寿等活动酒宴时的即兴表演,历经百年历史演变。其特点是气氛热烈,节奏明快,动作潇洒,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出朝鲜族农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
[详细]
32、
朝鲜族柶戏
[
吉林省
延边州
汪清县
]
“柶戏”也称“掷柶”或“尤茨”,是朝鲜族特有的一种民俗游戏活动。最早见于朝鲜三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记载夫余族时代将五种家畜分为五个部落,为了使这些家畜多多繁殖,人们发明了这一游戏,游戏中的“道”指的是猪;“盖”指的是狗;“格儿”指的是羊;“尤茨”指的是牛;“冒”指的是马。古时候“柶戏”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期间举行,有卜卦当年的吉凶祸福,农事凶丰之意。现在的“柶戏”规则里已没有…
[详细]
33、
朝鲜族牙拍舞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海林市
]
朝鲜族牙拍舞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海林市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金成春牙拍舞属朝鲜族古典宫廷舞,分祭乐舞和宴饮助兴乐舞。牙拍即笏(hù),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手持的工具。现今的牙拍舞经宫廷乐师加工后传入民间,依然保留着原舞的基本特征。舞蹈分三种,一是独舞,二是双人舞,三是群舞,三种形式均承袭了朝鲜族宫廷乐舞的表演风格,典雅温柔,含蓄深沉,音乐曲调流畅,委婉柔情。…
[详细]
34、
朝鲜族顶水舞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东安区
]
朝鲜族顶水舞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牡丹江市朝鲜民族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姜顺今顶水舞因舞者顶着水罐起舞而得名,是朝鲜族妇女表演的传统舞蹈,源于生活并在民间广泛流传。朝鲜族妇女到河边用坛子取水,由于手托着后背上的孩子,就用头顶着水罐而回。舞蹈以“踏波步”、“挫垫步”和“碎步”为基本步伐,主要有“甜泉舀水”、“玉指弹珠”等动作,舞姿轻松优美,舞蹈抒发了取水人欢乐喜悦的情感。为便于起舞,舞者多…
[详细]
35、
朝鲜族掷柶游戏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五常
]
朝鲜族掷柶游戏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五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表性传承人:金善香掷柶游戏是朝鲜族特有的一种传统游戏,又称“掷柶”或“柶戱”。朝鲜族先民们以“掷柶”方式占卜求得来年好收成,后来慢慢演变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游戏。掷柶游戏器具简便,由棋盘(也叫马田)、骰子、棋子(由4个刻注标记的扁豆或4根长约20-30厘米的半圆木块制成)。参加人数为2人或2人以上,分甲乙两组后编号顺序进…
[详细]
36、
朝鲜族尤茨游戏
[
黑龙江省
鹤岗市
东山区
]
朝鲜族尤茨游戏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朝鲜族尤茨游戏是朝鲜族春节期间家庭围在一起玩的传统游戏。根据丢掷东西的翻扑来决定分数,按分数走棋。道具由尤茨、棋子、棋盘组成,尤茨用4根短木块做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半圆形,也有用栗子和豆瓣玩的尤茨。棋盘由25步组成,传说是按星座的位置制成。现已成为朝鲜族一种广泛的群众性比赛项目。…
[详细]
37、
朝鲜族流头节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宁安市
]
朝鲜族流头节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朝鲜族流头节(农历六月十五)起源于古代农耕时代。“流头”为“东流水头沐浴”,即到向东流的河水中洗头沐浴,祭拜农神与祖先,净身驱除杂鬼,祈求丰收与健康。主要活动有:“流头荐新”,祭拜农神与祖先仪式;“食流头面”,驱除杂鬼避邪;“东流水头沐浴”,驱除身体不洁不祥;“设流头宴”,农人纵论农事,文人吟诗作赋。…
[详细]
38、
朝鲜族圆鼓
[
吉林省
延边州
]
圆鼓是朝鲜族古老的乐器之一,形似汉族小鼓,直径37.5厘米。据《高丽史,乐志》记载,早起始于朝鲜半岛高丽时代,最早是在唐朝时期流传过来的。之后,圆鼓舞在我国民间渐渐流传。直到建国以后,随着我国政府不断重视和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朝鲜族浓郁民族特色的圆鼓舞文化开始发展和大量普及。圆鼓舞是朝鲜族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舞者胸前悬挂圆鼓,时而手足具舞,时而击鼓伴乐,意在表达舞者的娱悦心情。特别…
[详细]
39、
朝鲜族尤茨
[
吉林省
延边州
珲春
]
“尤茨”是朝鲜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融文化、体育、游戏于一体的民俗活动,掷“尤茨”也称“掷柶”或“柶戏”,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尤茨”是从三国时期以前流传下来的朝鲜族特有的民俗游戏,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期间举行。历史资料记载夫余族时代将五种家畜分为五个部落,为了使这些家畜多多繁殖,人们发明了这一游戏。早期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掷尤茨的目的是卜卦当年的吉凶祸福,农事凶丰。“月亮尤茨”就是其中之一。在…
[详细]
40、
鸭绿江流域朝鲜族生活习俗
[
吉林省
白山市
临江
]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三省,其中以吉林省居多。朝鲜族有自己完整的语言和文字体系,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具有质朴、整洁、敬老爱幼、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等优秀传统习俗。一、鸭绿江沿岸朝鲜族分布状况50年代初期,一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气壮山河的歌曲响遍祖国大地,做为一条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从此,鸭绿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抗美援朝的代名词,也是因此,鸭绿江这条并不太长的河流…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鐗逛骇鎼滅储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3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