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集山芋粉丝制作技艺,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历史沿革与分布
赵集镇位于洪泽湖北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都。赵集处于淮阴区的最南端,南临洪泽湖,西与淮阴区韩桥乡相邻,东临二河与清浦区和平镇隔河相望,东南与洪泽县西顺河镇接壤,北与南陈集镇为邻。赵集地面原为洪泽湖滩,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徙,洪泽湖水位下降,大片滩涂露出水面,时称“新湖滩”。咸丰十一年(1861),北方绅士赵瑞应官诏前来开荒定居,后逐渐有人在赵家门前摆摊设点,进行交易,日久形成集市,称为赵家集。由于靠近洪泽湖,沟河纵横,赵集历来盛产鱼虾,是远近闻名的渔米之乡,
红薯,明万历年间经由福建地区被引入国内,并扩散至全国。而赵集镇又因土壤肥沃,盛产红薯及粉丝而闻名遐迩。1958年,赵集公社立新农场生产的一株山芋净重32斤,被送到省里参展,赵集山芋从此名扬四方,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嘉奖令,授予赵集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单位。赵集镇生的粉丝具有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的特点,质量、口感尤为上乘,在当地及周边地区颇负盛名。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十几年,赵集政府更是做足了山芋生产文章,创立了闻名遐迩的赵集粉丝品牌。建于1991年的赵集天泉粉丝有限公司现成为粉丝生产龙头企业,年产量1500吨,“天泉”牌粉丝畅销全国。全镇现有大小粉丝加工厂10余家,年生产能力4000吨以上,以前粉丝生产成为赵集人民发家致富的热门产业。
基本内容与价值
赵集粉丝主要是以山芋为原料,用山芋制粉丝成本低,经济效益高,通常100千克鲜红薯可生产20千克淀粉,出13~14千克粉丝。其经济效益可提高3倍左右。加工后的粉渣。还是养猪的好饲料。
赵集山芋粉丝制作主要有以下数道工序:
选料:选表面光滑,无病虫害,无青头,大小适中的红薯。以早茬个大、阳坡沙壤土地的山芋出粉量最高。
清洗:将选好的红薯装入箩筐放入水中,把泥土、杂质洗掉,并把红薯两头削掉。
制浆:将洗净的山芋磨成粉浆(70年代前用石磨,后改用机械)。
滤粉:将粉浆加清水边搅拌边过滤,沉淀12小时后,将上层的浆水倒出,然后加入清水(100千克山芋约加100千克清水),充分搅拌,并用细布过滤二次,沉淀后除去清水,再装入布袋滴干水分后取出湿淀粉。在阳光下晒干,制成山芋淀粉。
制糊:将干淀粉用热水调成糊状,再用沸水边冲边搅拌。约18分钟,粉糊呈透明均匀状,易于出丝时即为粉茨。在粉茨内先加0.5%的明矾,再与湿淀粉混合,搅揉成无疙瘩、不粘手、能拉丝均匀细腻的软面团。
漏丝:把调好的面团放入漏瓢中(瓢眼直径为8—12毫米,架在距水锅水面约40厘米处),然后用拳头均匀捶打面团,使之成条状从瓢眼中徐徐落入开水锅中,遇热凝固即成粉丝。水开但不沸腾(水温保持在97℃左右以保证粉丝不易折断。
冷却:用干净竹筷挑起锅中浮起的粉丝,放入冷水中冷却,捞起凉透,再用清水漂过,防止粉丝互相粘连。用竹竿穿起,粉丝长度约120厘米。
冷冻:必须在室外温度零度以下,才可以将粉丝冷冻,凌晨两0 钟,再翻一次即可。
晾晒:阳光出来后,将冷冻后的粉丝凉起来,用手将结冰的粉条拧开、摊匀、风吹日晒即可均匀干燥,干燥后的成品即可包装待销。
赵集粉丝制作技艺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劳动、生活的结晶,是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团结、协作精神的表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