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 > 金湖县

制香技艺

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香技艺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香最早由西域诸国向中原王朝献贡才传入中国,早期大都作为消除疾病之用。以香礼佛的记载最早是从汉武帝开始,陶谷《清异录》记载,五代的时候,有一位法号“知足”的有道高僧反对上层社会焚熏奢侈香料的作风,于是“但摘窗前柏子焚”。到了宋代,炉焚柏子,成了佛寺禅房与士大夫书斋中流行的小景,苏东坡就曾经秋夜独酌,并留有“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的诗句。当时还时兴一种桂花熏香,在桂花才开放三四分的时候,将其摘下,用熟蜜拌润,密封在瓷罐中,深埋入地下,进行一个月的“窨香”程序后,即可使用。焚香之时,把一朵朵窨过的桂花放在香炉中的银隔火板上,随着炭火微熏,桂花便会一边吐香一边慢慢打开,待到花朵完全开放,也就是花香散尽之时。香作为礼佛祭祖、祈祥求福的媒介以及清新空气的净化剂,被广泛使用后,带动了制香技艺的发展,并传承至今。金湖地区制香的历史有据可考的已有百余年。

基本内容与价值

金湖地区香的原料主要有榆树皮、末香(当地杂树经粉碎后,加水用石臼舂制而成)、红香(红木制成的半成品)和料香(即肉桂、桂皮、丁香等10余种药材)。制作流程为:一是加工榆面,将榆树皮晒干,磨成面。二是制作末香。三是制作红香,将红木捣碎成粉备用。四是制作料香,将肉桂、桂皮和丁香等药材研磨成面。五是制作,将各类原料粉根据比例拌匀后,用开水和烫,揉成面团状后用脚踩。第二天将其放入铜管中压制成线香。六是晒制,将制成的半成品在阳光下晾晒。晒至两头翘起后置于阴凉处,洒少量水放平后再吹干。最后是每支线香切成等长4段即最终完成。主要产品有股香(即18支线香为一股)、檀香和斗香(即股香组合而成,形如宝塔,从9层~13层不等)。

香不仅是人们精神信仰的载体,某些产品还可以净化空气,能使人减压静气,精神放松。香的制作技艺是一项传统手工技艺,考究其发展历史和香的使用历史,对于历史和民俗文化研究都有一定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涟水鸡糕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