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 > 盱眙县

苇席手工编织技艺

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苇席手工编织技艺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苇席是以芦苇为原料,经剖篾、浸泡、碾压和编织等工序编制而成的生产生活用具。在我市,苇席编织技艺主要分布在盱眙、洪泽等靠近河湖盛产芦苇的地区,明末清初时期,当地百姓就以苇席编织为生,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基本内容

编织苇席,首先要根据所要编织苇席的规格、质量要求,选择粗细均匀、色泽好、苇质柔韧一致的芦苇,以苇杆较直,苇皮淡黄,苇壁较薄的为佳。然后用篾刀将其剖开为2—5片,是为剖篾,且成捆扎好,浸入水中,泡半个小时左右。然后把充分浸泡的苇篾铺在硬而平整的场上,用石头碌碡来回的碾压,其中要翻两次,直到把苇篾压的象皮条一样柔软。再按苇篾的长短分“头苇”、“二苇”、“三苇”、“短苇”等,分别成捆,织席时,各等苇篾有其不同的使用部位。

苇席的结构一般分为3个部分:席花、大纹和边花。席花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炕席花(双纹)、三纹席花、人字席花、十字席花、三角席花等。

编织苇席,主要按照踩角、席心、收边3个步骤进行。首先是踩角。起头用5根苇篾,这里用的是前面说的“三苇”,摆齐,织的时候用一根苇篾作“根”,另一根是“梢”,“根”“梢”轮换交替使用。其次是织席心。根据不同的花纹采用不同的编织法:有挑一压一法、挑二压二法、隔二挑一压一法、挑二压三再抬四法等等。编织过程中始终要保持手势一致,一般是左手抬、右手压。还有,在编织的过程中要步步注意席花的紧密,随时用撬席刀子挤紧,只有这样才能编织出受人喜爱的高质量苇席来。最后是折边。又叫窝边,撬边,是苇席编织中最后的一道工序;有焖茬席、舒茬席、压边席等。收边后,压平,苇席即成。一般对成品的要求是要四边齐,席花紧密,尺寸足。制成的苇席既可以铺炕、晒粮食、盖垛遮雨,还可以做粮囤,储存粮食。

苇席手工编织技艺是广大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做工精细,经济实用,曾经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金湖竹编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