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集传说,淮安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
传说渊源
塔集传说是有关金湖塔集地区相关人物、风景等系列传说的集合。主要流布于金湖县塔集、闵桥、金南、银集、涂沟等地区。
塔集镇是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东南部的一个水乡小镇,京杭大运河擦边而过,东濒高邮湖,西邻淮河入江水道,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上先后被称为三阿、平阿、北阿镇、塔阿镇、塔儿集等。据1931年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三阿,在江苏省高邮县西北”,南宋王象之著《舆地纪胜》载:“高邮县有北阿镇,离城九十里,即晋时三阿”。金湖县塔集镇(历史上一直属高邮,1960年划归金湖县)一带确有“三阿’之称,即北阿、下阿、平阿。塔集的名称兴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因建有锁龙、栖凤、慈云三座宝塔而得名,这里曾出土了楚国的货币“郢爰”,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塔集地区资源丰富,文化发达,民风淳朴,景色优美,众多文人墨客来此驻足观游,吟诗著书,大加赞赏。北宋诗人陈长翁(名造,字唐卿,号江湖长翁)留有《次杨宰宿北阿韵》诗一首:“寒事峥嵘念解携,芳樽忆共拆红泥。邮筒空有诗相续,夫子东归我复西。刺刺掀林朔风驶,沈沈合雪晚云低。巴歌拟报阳春赠,未敢从人索品题。”明代诗人张南湖(名綖,字世文,自号南湖居士,诗文家、词曲家)有“春来闲过北阿镇”的诗句。塔集不仅有塔集八景的自然风光,更有清朝武举杨大鹏、名秀才- 等人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
基本内容
塔集传说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关于自然风物的,有关于人物传奇的,下列几则,供世人赏鉴。
塔集宝塔的传说:
传说古塔集原有东塔和西塔两座宝塔,东塔为雄,西塔为雌,每日夜里东塔就会赴西塔处幽会。不料某日夜里被一名为张邋遢的人见到,大怒:我张邋遢40多岁还未讨到老婆,就你们两座塔还想成就好事?随即,一根草绳拴住东塔拉回原处。后来张邋遢又发现西塔脚边竟然多出一座小塔,外形酷似东塔。张邋遢心中明白,这肯定是东塔与西塔生下的,当即怒不可遏,一脚将其踢飞。小塔刚出生不久,被张邋遢一脚踢飞,晕晕乎乎就落到了高邮湖的西北角生了根,慢慢长大,即成为了后来的塔集宝塔,惜在文革中遭毁灭,现仅余遗址。
杨大鹏系列传说:
杨大鹏(1777年—1834年)为塔集夹沟乡人,18岁中武举,21岁从军,26岁任广东提标前营守备,因屡建战功,道光年间被封为昭武都尉,57岁逝于军营,是当地的传奇人物,留下众多传说:
吃黄鳝得力:杨大鹏年轻时,在夹沟荡里放鸭为生。有段时间,鸭子每次从滩头游过总是会少掉一只。杨大鹏觉得很蹊跷,就躲在远处的小船里盯着滩头的地方。当鸭群经过滩头时,突然从靠近岸边一个隐蔽在草丛的洞里窜出一条碗口粗的大黄鳝,黄鳝一伸头咬住一只鸭子,一闪身便缩回洞里去了,速度极快。杨大鹏这下明白了:“原来是你这个 在作怪,看我怎么收拾你!”
第二天,杨大鹏找来一把锋利的铡刀,轻手轻脚地把刀架在洞口上,自己屏气凝神待在旁边守着。等鸭群游过滩头时,黄鳝探出头来捉鸭子。说时迟,那时快,杨大鹏手起刀落,大黄鳝被砍下了半截身子,一命呜呼。杨大鹏把半截黄鳝放在锅里炖烂,三口两口就下了肚,吃饱喝足后,感到有些力乏,昏昏沉沉躺在小船里就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杨大鹏一觉醒来,伸了个懒腰,两腿一瞪,结果小船“咔吧”一声响就被蹬成了两截,人也“噗通”一声掉进了水里。杨大鹏在水里扑通了几下爬上岸,心里纳闷:“这怎么回事啊,怎么一觉醒来力气就变得这么大了呢?”回头一想,可能是吃了那大黄鳝的缘故,因为民间素有黄鳝劲儿足的说法。从此以后,杨大鹏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力士。
石磙子上树:一年秋天,杨大鹏到一个财主家帮工谋生。财主为人刻薄,不仅饭不给吃饱,还经常克扣工钱。长工们心生怨气,都不想干了。
杨大鹏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眼睛一转,心里有了计较,跟长工们讲:“你们耐心等着,我有法子对付他,明天准保让他给我们加工钱。”午夜时分,杨大鹏到了打麦场上,把石磙子一个一个搬起来,都架到了大树丫上去。杨大鹏自从吃了黄鳝后,就力大无穷,搬个石磙子自然小菜一碟。
到了第二天,打场没有石磙子,财主心知肚明,知道长工们对自己不满,想加工钱,但是他哪舍得加钱,就想糊弄过去:“这样吧,你们把石磙子搬下来,我办桌饭请你们。”
“我们不干,这树禁不得碰,一碰石磙子掉下来会砸死人的!”长工们故意为难财主。
财主思量了半天,也没什么好法子,无奈只好说:“搬下石磙子,每人加一倍工钱。”
长工们听了,都笑了。这时,杨大鹏走上前去,轻轻一拎,把石磙子一个个又放回了场上。财主看见了吓了一大跳:没曾想长工里还有这等厉害人物!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刻亏(金湖方言,意即亏待)人了。
误打误撞巧杀鲁大蟒:这年朝廷出榜选拔武举人,杨大鹏自小立志报效国家,看到榜文回家拾掇拾掇就晋京去赶考了。
杨大鹏赶考途径山东,听说前头一座山上出了一条大蟒蛇,大得吓人,已经成精了,人称“鲁大蟒”。已有多人命丧此山,再也无人敢从这山上经过。
这天,杨大鹏赶考途径此地,早早在一家客栈吃过晚饭后,向店掌柜的打听了前面的道路,得知如果不从此山过去,就要绕路而行,会多出一天的路程后,仗着艺高人胆大,天尚未黑,便打算翻山而过,对掌柜的劝说和所谓的大蟒丝毫不当回事。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这山看着近,实则远着哪,杨大鹏紧赶慢赶,天黑了才走到山脚下,黑乎乎的看不清楚,只好顺着一条山沟前行。没走出多远,杨大鹏看见前面有亮光,好像挂着两盏大红灯笼,心说:“不是说这山里有大蟒吗,都没人敢从这过了,怎么还有灯呢?”杨大鹏,看来看去,总觉得灯笼下面像是个庙门,心下一琢磨,认定是中午那店掌柜的为了吓唬他,想让他住店,赚他的钱呢。现在有了这座庙,今晚就借宿在这里吧。
杨大鹏抬脚就朝里走,走了一段,发觉这庙既没有门,也不见有僧人出来招呼,而且到处湿漉漉的,有些闷得慌,还有一股子腥臭味。再往里走几步,感觉耳朵有点热乎乎的,一摸不要紧,耳朵边子都化掉了。杨大鹏心里一紧,知道不好:莫不是走进鲁大蟒的肚子里去了?于是抬脚就往回跑,结果大蟒早把嘴合上了,出不去。他急忙抽出宝剑,用力向下一插,穿透了大蟒的腹部,深深的插进土里。大蟒吃痛,猛地向前一蹿,结果一道口子开到了尾巴,死掉了。杨大鹏费力把大蟒肚皮破开钻出来,才捡了一条命。
马走七星桩:传说佘老太君升天后住在北海的仙岛上,要去仙岛,须有神马方可跨海而过。杨大鹏为杨家之后,一心想要去认祖归宗,但是苦无坐骑,迟迟未能去成。
后来,杨大鹏在一次立了军功后,皇帝赏了一匹玉骢马,神骏非凡。杨大鹏心想:这下可以去北海了。便策马狂奔,千里路途,眨眼即过,不一刻就来到了北海边上,只见茫茫大海,一望无际,波浪滔天,也看不到仙岛在何方,只看到海浪中立着七根梅花桩,呈北斗七星状排列,看来要踏过梅花桩上才能到达仙岛。杨大鹏心一横,拍马前行。哪知玉骢马不愧是匹神马,蹄踏七星桩,腾空而起,腾云驾雾一般飞过了海面,直接来到了仙岛上。
只见岛上仙气缭绕,花香沁鼻,琼楼玉宇,气势巍峨,佘老太君算定杨大鹏今天要来,正站在大殿门前等他。杨大鹏见状紧赶几步,走上前去,拜倒在佘老太君面前,认祖归宗。
佘老太君心下快慰:“呵呵,不愧是我杨家后代,还真有那么点功夫!”
“老太君,我想学杨家的真传武艺,求您教教我吧!”
“不用了,你的功夫已经够用了,快回家去吧。”
“我不能就这样空着手回去呀!”
佘老太君笑了笑,递给了他一包东西。待回到岸上,杨大鹏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袱,想看看老太君给了什么礼物。结果打开一看,大失所望,原来是几颗牙齿。
杨大鹏心想:“这些烂牙能有什么用?”不过既然是老太君给的,总要留个念想,就只留下了一颗小的,其余都扔到海里去了。他哪里知道,这其实是佘老太君的牙齿,据说佘太君每100年才换一次牙,一颗牙就是一代官。杨大鹏只留下了一颗小的,结果只当到参将就去世了,后人也无人入仕为官。
- 系列传说:
- (1750年~1810年),字金门,又字兰亭,塔集夹沟乡三柳村人,乾隆年间秀才,天资聪慧,博学多才,爱打抱不平,专与权贵作对,常以超人的智慧,巧斗官府恶霸,惩治地痞流氓,悯贫济困,扶助弱小。在塔集等地广泛流传着- 字戏东乡徐财主、智卸帅府门、锯树让田等传说。
不卖车墩:金湖闵桥东乡有个姓徐的财主,家有几十石种(方言,一石种相当于5亩耕地),但是为人刻薄,坏点子多。当地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徐二猴子”。
徐二猴子家的田边上有座牛车棚(古时为汲水浇地用的水车,有人力的,有畜力的,此为畜力水车,底座如磨盘,齿轮造型,靠牛力驱动。底座被称为车墩,上面搭有棚子,当地人简称牛车棚。),是他堂弟徐老三家的。这座车棚地势好,出水方便,徐二猴子日夜想谋占它。想买的话,徐老三不肯卖,徐二猴子就先把车棚周围的荒埂水沟买了过来,这样以来,徐老三用水就得从徐二猴子家的地界经过,徐老三反得倒过头来去求他:“他二爷,我那片稻田干得可怜了。你让我过个水吧!”
徐二猴子卖关子了:“过水可以,不过我田里刚泼过粪,一过水,这肥水不都淌到你田里去了吗,那我不是吃了大亏了?”
虽然徐老三知道他是睁眼说瞎话,但也没法子,谁叫水路被他控制了呢!只好低声下气恳求:“你泼多少我还你多少!”
徐二猴子狮子大开口:“我那一共8亩田,每亩8担,你自己算吧!”
徐老三听了,心下大怒,但又很无奈,田里总不能不浇水啊,只好白贴了64担大粪。日子长了,徐老三吃不消了,只好求着徐二猴子把牛车棚卖给他,才卖了10块洋钱。
这当儿,- 正好在东乡教书,契约就是请他写的:“上卖车棚,下卖车墩。空口无凭,立此为证。”两家各执一纸,徐二猴子终于阴谋得逞,得意非凡,这一切都被- 看在了眼里。
第二年,徐老三家没了车棚,田里需要水,就犯难了,整天愁眉不展。这时- 找到他说:“老三,我有法子帮你把车墩要回来,就看你愿不愿意!”
徐老三一听,说道:“愿意,我怎么能不愿意,田里没水,庄稼都干得不行了。只不过这车墩已经卖给徐二猴子了,怎能要得回来?”
- 胸有成竹:“我有办法,你把契约拿来。”
待徐老三拿来契约,- 接过来提笔就在“下卖车墩”的“下”上添了一撇,成了“不卖车墩”。
徐老三看了说:“改了也没用啊,人家手里还有一张呢!”
- 说:“包你有用!我给你写张状子,你尽管去衙门告他,到时候我陪你去。”徐老三半信半疑,拿着状子到县里去了。
第二天,- 大摇大摆找到徐二猴子:“听说徐老三到县里告你去了!”
徐二猴子吃了一惊:“告我什么?”
“告你强占他的车墩!”
徐二猴子一听就笑起来:“我有凭有据,怕他什么?随他告去!”
- 说:“你莫不是弄错了,契约上好像写的是不卖车墩吧!”
徐二猴子不相信,把契约拿出来给他看。- 接过来用小拇指在“下”字上一指,说:“你看,这明明是不卖车墩嘛!”徐二猴子一看,心里知道是- 做了手脚,却又毫无办法,只好自认晦气。
原来,- 预先在小指甲上蘸了点墨,然后在舌尖上一点,趁指字的工夫,把那一撇给添上去了。
话说徐老三到了县衙,递了状纸,县老爷接过状纸一看,是- 所写,心下先怯了三分,虽然平日里与徐二猴子往来密切,此时也不敢袒护他。再加上那改过的两张契约为证,便把车墩判给了徐老三。
这时- 又说:“徐二猴子为富不仁,断了徐老三水路。如今虽有车墩但无法出水,还望大老爷做主!”
县老爷无奈,不敢得罪他,只好又罚徐二猴子在自家田边新开一条水沟,让徐老三过水。
徐二猴子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只好认栽。
智卸帅府门:传说有一年除夕,富户人家杀猪宰羊,张灯结彩,而一群群逃难的乞丐无衣无食,蜷缩街头。- 有心相帮,却苦无良策。不经意抬头一看,看到眼前有一座气宇轩昂的退职元帅府第,门上已经贴上了新对联,写的是“臣报君恩,子承父业”。- 看了后在嘴里念叨了几遍,便脸现喜色,心说今天这银子就出在这元帅头上了。- 叫来几十个乞丐,让他们把元帅府的大门给拆下来,包他们过个舒心年。这些乞丐闻听此言,大眼瞪小眼,都不敢上前。其中有一人认得- ,知道他必有主意,就告诉大家此人是- 。大家早就听说过- 的名头,便信了他,几十人一齐动手,三下五除二就把元帅府门卸了下来。
元帅闻听大门被一群乞丐卸了下来,火冒三丈,正要命人去抓肇事者,可转念一想:这群乞丐今天怎么胆子这么大,必定是有人指使,有人撑腰,我倒要看看是哪个,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元帅命下人把领头人带来。元帅认得是- ,平日里也被- 戏弄过多次,忍住怒气问- :“先生因何拆我府门?”- 不紧不慢答道:“你身为元帅,有不忠不孝之罪,不日便会有血光之灾。”元帅闻听大吃一惊,心说我那儿得罪他了,今天大过年的找我晦气。但是他也知道,- 此举必定有因,便连忙放下身段,请- 指点迷津。- 说:“你先给拆门的人每人十两银子,一斗米,再给你指明道路。”元帅为散财消灾,忙命人照办。- 才开口道:“罪在你家门上的对联,上联‘臣报君恩’,把君放在臣下,是不忠,有欺君之罪;下联‘子承父业’,又把父放在子下,是不孝,有0 之罪。”在- 屡兴的乾隆时期,写诗作画动辄得咎,草木皆兵。元帅一听,大惊失色,连忙央求- 想办法。- 让元帅拿来文房四宝,笔走龙蛇,一挥而就,笔一搁,甩手走出了帅府。元帅往桌上一看,写的是“君恩臣报,父业子承”,字虽然没换一个,但是却君臣有序,父子有伦,没半点语病。元帅平日里对- 虽怀恨在心,今天不光丢了钱财,连大门也被拆了,却也禁不住心存感激,不然被有心人发现上报朝廷,那可是谋逆灭族的大罪啊。
锯树让田:传说塔集一带有个财主,变着花样欺诈穷苦百姓。一次,财主想霸占与其田搭界一户人家的二分水田,就在田头栽了一排树。树渐渐长大,将二分田的阳光雨露全部遮住,这户人家的庄稼长得又黄又瘦,心有怨言,碍于财主家权势,只有忍气吞声。
此事传到了- 耳里,他气愤不过,有心要帮这户人家,整治整治财主,就替这个穷人打起了官司。他大笔一挥,写了两句话,作为状纸递给了当地的州官。州官接过状纸一看,只有两句话:“树无钱粮,田有谷课。是锯树让田,还是搬田让树?”
州官看了状纸,心里明白了:- 这是给我出难题啊!将锯树让田拔高到缴纳钱粮国税的高度,判财主赢,那会因为要树而不要国税,会丢乌纱帽的。州官越看越觉得问题严重,此前虽与财主往来密切,但也不能跟自己的前途过不去,只好在状纸上判定“锯树让田”。财主见到州官的判处,只好自认倒霉,锯了树,又赔了人家几年的损失。
此外,还有塔集八景的传说、鸡母荡与鸡子墩的传说等众多传说故事。
塔集传说丰富了金湖地区的民间文学宝库,颂扬了正义与善良之举,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与历史人物相关的传说还为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佐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