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清江浦区

三国传说

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国传说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国传说,淮安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

传说渊源

三国传说是关于三国历史时期魏、蜀、吴三国人物和事件的民间口头文学,其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创生的重要依据,具有历史长、范围广、趣味性强的特点。

自西晋陈寿著了《三国志》,人们便开始全面了解三国时代的人和事,为三国传说的流传创造了条件。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南朝裴松之注的《三国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则标志着三国传说的进一步发展,由纯粹的史学向以文学为主,兼有历史的方向发展。唐代,三国传说已流传甚广,宋代出现了“说三分”的专科,元代关于三国的杂剧众多,明初《三国演义》的问世,以及明、清帝王频繁的加封关羽,更使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清末至民国这一阶段,则是三国传说流传的鼎盛时期。

淮安在清代是河道总督府和漕运总督府的驻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仅淮安老城区清江浦的人口,明末已有3万人,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更是高达54万,成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之一。城市的繁荣带来三国传说的兴盛和长足的发展,讲述和传说三国传说亦被冠有了专有名词——侃三国。这一时期,侃三国者遍及各个阶层,各个文化层次,场所遍及茶馆、书场、浴室、街巷及寻常百姓家,传承者甚多,有据可考的传承谱系已有百余年。清末的举人文寿泉,被人们誉为“老三国”。建国后,在东大街先后建设的文园书场、寿泉书场便是以其姓名命名的。如今,淮安市清河区的张元鼎是文寿泉第三代弟子,善讲三国传说,在当地颇有名气。

基本内容

三国传说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关于地名的传说,有关于菜名来历的传说,还有关于侃三国者的传说,下面几则,比较具有代表性。

关于地名的传说:

《关城传奇》:汉献帝建安年间(196年—220年),关羽在淮阴石亭大败纪灵后,料定袁军会卷土重来,便在张庄一带筑起土城,且为战时需要,将东西门堵上,只留南北门使用,且于每天申时(下午3—5时)关闭,以防不测,称为关前门和关后门。南、北门各有一家程姓的大户,还因此被称为关前门程和关后门程。久而久之,此城便被称为关城。

不久,纪灵率领步兵和骑兵共一万人分别攻打关城和韩城,关羽依靠城墙高大厚实,多次打退袁军的进攻。但是,不多日,粮草即告磬,军情紧急。城中百姓闻听这种情况,纷纷拿出自家的青麸、黄豆等支援关军。关羽估量了一下:做成干的,还是不够吃啊。便使出看家本领,做起了豆腐。为了让众将士都能吃到,便多倒了几桶水,结果豆腐没做成,做成了豆腐花。众将士深受感动,纷纷- 欲出城与袁军决一死战。关军与在韩城牵制袁军的赵累里应外合,击溃了纪灵所率的袁军,纪灵只带数骑冲出包围,逃之夭夭。后来,袁术亲率数万袁军反扑,关军寡不敌众,撤出了关城。关军被冲散,正当关羽被追至荷花塘边,无处可走时,被荷花塘中的荷花姑娘撑船救走,还演绎出了一段美人救英雄的传奇故事。

此战之后,关羽军中受伤的和被冲散的士兵陆续回到关城定居。唐朝末年,黄巢起兵后,大肆烧杀抢掠,所过之处,寸草不留。这天,黄巢大军将临关城,关城亭长在头天晚上梦见关羽要全城户户插柳,可保大家平安。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都折柳挂于门上。黄巢率军到达关城后,见家家户户都挂着柳枝条,认为此地百姓是在“相留(柳)”自己,高兴不已,绕城而去,全城百姓的性命得以保存。百姓感念关羽恩德,便在东、西城门外,建起了两座关王庙,称东庙和西庙,供奉关羽的塑像,四时祭拜,香火旺盛。

虽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庙、西庙等关城遗迹湮没,但关城的名称和有关传说却流传下来。

与地名有关的还有《石亭之战》、《石桥之战》等传说。

关于菜名来历的传说:

《三国醉鸡的传说》:东汉末年,临淮郡(县治在今江苏省泗洪县南)淮阴县公路浦(地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淮水右岸,即淮阴也。城西二里有公路浦。”淮阴地处袁术称帝所辖地域的东端,与袁术有关的地名屡有所见,如今天泗阳县的新袁镇,淮阴区的袁集乡,公路浦因袁术字公路而得名。)袁江岸边有一户步姓人家,主人步秀才育有一女,乳名小鸣,取鸟语花香之意,自幼美丽聪颖。步秀才英年早逝,身亡后,小鸣随母逃至东吴,后偶遇孙权,被孙权纳为夫人,人称步夫人。步夫人的堂兄步骘(音zhì,生年不详,卒于247年,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官至吴国丞相,被封临湘侯,三国醉鸡的传说就与步夫人及其堂兄步骘有关。

孙权准备在称帝前大宴群臣,命臣子每人要献上一道有地方特色的菜肴。步骘因早年就从淮阴乘船往江东避难,到处漂泊,几乎食不裹腹,美味珍馐向来都是奢侈品。即使后来做了官,对烹调仍是外行。无奈之中,只好求助于步夫人。步夫人也没什么法子,便向母亲张氏求助。张氏便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一次,张氏做了只盐水鸡,碰巧遇到一队袁军士兵前来搜罗吃的,情急之下,张氏将盐水鸡倒入酒坛藏了起来。袁军走后,张氏捞出鸡块,不知还能不能吃,便让步秀才尝了尝。这只盐水鸡经过酒的浸泡,肉香、酒香和调料香融为了一体,口味十分独特。步秀才尝后啧啧称奇,以后便成了步家招待客人的一道主菜,客人吃后同样赞不绝口。因此菜由盐水鸡经酒浸泡而成,便被称为醉鸡。

在称帝宴上,孙权品尝了步骘献上的醉鸡后,顿觉满口生香,嫩、绵、鲜、香,不由连连称赞,文思泉涌,出了一联:“吃淮阴醉鸡香浓让孤忘乡雄霸天下”,众多文臣武将听后,面面相觑,无人能对。这时,步骘上前对道:“品富阳煮鱼鲜美令步成仙笑傲江湖”,孙权和众臣听后齐声赞叹。孙权又言:“孤为帝,三国鼎立才真正开始,这道菜就叫‘三国醉鸡’吧!”三国醉鸡由此得名。

与菜名有关的传说还有《软脰长鱼》、《荷包蛋》、《张飞香酥鸭》、《西瓜糕与圆圆蛋》等。

关于侃三国者的传说:

《跑堂难倒“老三国”》:侃三国的人群中流传着“如果要把三国说,必须知道十个伯”的说法,这十个伯是指三国时期名与字中带“伯”的人:汉献帝刘协刘伯和、蔡文姬之父蔡邕蔡伯喈、捉放曹中的吕伯奢、守樊城的满宠满伯宁、魏将郭淮郭伯济、守陈仓的郝昭郝伯道、小霸王孙策孙伯符、火烧连营的陆逊陆伯言、九伐中原的姜维姜伯约、出使东吴的邓芝邓伯苗。

清末,老清江浦东大街的庆福池(后为幸福池)有个跑堂的叫张三,对这十个伯的说法颇有微词,因三国名将中张姓最多,有张飞、张辽、张郃、张任等,十个伯中居然没有一个姓张的,故而熟读《三国演义》,以求找到一个。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三在看了数遍《三国演义》后,终于被他找到一个:即张翼,字伯恭,先后在赵云、诸葛亮、姜维手下为将。

当地的举人文寿泉,博学多才,尤其擅讲三国故事,被人们誉为“老三国”。某年腊月的一天,文举人正在浴室讲述十个伯的故事。张三借机故意插嘴,文举人十分恼怒,怒斥其不知三国,不要随便插嘴。张三心下有数,随即以所卖的萝卜为, 注,让文举人说出“十个伯”外的另一个“伯”,文举人思量半天,哑口无言,被张三难住了。张三随即告知这个伯名张翼,字伯恭,为其解了围。此即为“跑堂难倒‘老三国’”,后续还有《跑堂再难“老三国”》和《侃三国个个脸红》等众多与侃三国者有关的传说。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淮河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