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沿富河为界划分为“南乡采茶戏”和“北乡采茶戏”两个大类。北乡采茶戏被称之为“哦嗬戏”,又叫“东路高腔”等。
清代后期,阳新县境内流行采茶戏,富河南北共有戏班200余个。由于受传承和流变因素的影响,县境内不同区域的科班又有所区别。哦嗬戏主要分布在韦源口、太子、大王、王英、三溪、白沙、陶港等地。其唱腔由正腔、彩腔、击乐三个部分组成,属板腔体音乐。正腔包括[四平]、[叹腔]、[还魂腔]、[四马回堂]等。其中[四平]是哦嗬戏的“当家腔”,曲调、唱法均有其独具的特色,其声腔与南河采茶戏有共性也有不同成份,作为传统的地方“三小戏种”,角色以生、旦、丑为主,全场为以板鼓、锣、拔为主的击乐伴奏。台上唱、台下打哦嗬,风格古朴,场面热烈。
哦嗬戏属板腔体音乐体系,击乐伴奏,人声帮腔。声腔有音域高亢宽广的高腔;有真声演唱的四平腔;有深情、婉转忧伤的汉腔;有旋律自由而悠远高亢的叹腔;有融合民歌小调表现喜庆、热烈情绪的百花腔等。哦嗬戏传统剧目有《血掌印》、《卖水记》、《王文秀失印》、《山伯访友》、《三女图》、《珍珠塔》等一百多大小本子,是常演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