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黄石市民俗文化

黄石市十大民俗文化

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至今已两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阳新就出现茶歌和民歌小调为唱腔的“花灯戏”,这是采茶戏的雏形。在“花灯戏”发展为“采茶戏”的过程中,黄梅戏和汉剧的传入,在道白、表演、板式等方面给予阳新采茶戏很多影响,至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它已成为独具风格、行当齐全的地方剧种,剧目多达一百多个,还涌现出如李盛满、徐世怀、陈新岩等名演员。阳新采茶戏音乐由正腔、彩调、击乐构成,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可塑性大,板式变化多,表现力强。彩调节奏明快,包括民歌、灯歌、田歌以及从说唱音乐中吸收过来的道情。采茶戏的演唱形式是“时唱时和,锣鼓伴奏”,唱、做、念、打融为一体,配合默契。2008年6月7日,阳新采茶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详细]
阳新布贴画
  起源于阳新民间工艺美术,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神奇的东方特有的艺术品”。阳新布贴画是在一块底布上通过剪样、拼贴、缝制、刺绣制作而成的具有浅浮雕效果的民间实用美术品,用于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帐沿、飘带、布枕及童玩等。阳新布贴图案取材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民俗风情和乡间景物,如观音坐莲、凤戏牡丹、福寿八宝、金鸡鲤鱼、桃榴茶兰等。阳新布贴画具有题材传统、色彩浓烈、造型稚拙、构成浪漫、做工精致、体系丰富等特色。……[详细]
栗林赛龙舟
  位于阳新中部南坦湖区的栗林村有赛龙舟的传统习俗,栗林赛龙舟习俗历经2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节日民俗文化特色,其传承脉络清晰,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明末清初赵氏族人在南坦湖与赵家湖边围绕的半岛栗林嘴落业,以渔业农业为生,湖水与命运息息相关,为禳灾赐福和纪念屈原,赛龙舟这一民俗活动流传了下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本村身强力壮的男性在当地的湖上训练划船。五月初一驾船去栗林嘴半岛伸入到湖心的土地庙及湖区周围风水宝地烧香祈福。五月初五正式举行龙舟赛。龙舟赛包含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内容:祭拜祖先、设坛祭五方、徒手斩雄鸡、祭船头、参赛队喝分水酒、水手分喝雄鸡血酒、鼓手喝彩词、术士打告求平安等。……[详细]
木港打花棍
  木港打花棍是一种具有体育竞技特色的民间原始舞蹈。主要流传于木港、枫林、排市一带。其道具是两根五尺余长、坚韧、击声清脆的鸣啼竹。粗度适于青少年手握,最尾一节可开槽并栓入几个铜钱挂上红缨。表演的基本形式是以两人搭对为基本形式,也可四人组成互动组合。表演者双手持花棍相对而立,合着花棍敲打的节拍,同时口念歌词,一字一击。此活动以青少年为主,歌词富于响亮、欢快、浪漫的童谣特色,敲打动作以“击地”和“空中翻打”为主,“击地”用以开头、换调和协调,对手要配合默契,才能将表演进行到底。歌词要求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因而是相对固定的。木港、大德一带的花棍词有三十多句。随着双重对击节奏的不断加快,念词速度也跟着加快。技艺熟练的人表演时,敲击声越来越响亮,念词声就会越来越高,加之竹中铜钱发出的调和震动声,……[详细]
三溪斧头制作工艺
  三溪斧头是当地手工业产品知名品牌,是原咸宁地区计划产品,获湖北省轻工局优秀产品奖。解放前老三溪老街打铁业就远近闻名,技艺高超,有伍修登等老师父。1954年,在三溪街成立了铁业社,1958年吸纳江西周宽良、熊福生等成立了三十多人的互助组农具厂。1948年-1986年仍很旺盛,有红炉9个,日产300把铁具。计划经济时代,钢材料由地区计委核批供给,产品定销阳新五金公司、咸宁二级站及江西、上海等地,至今仍有邹治淼师父开有二炉在生产。工艺包括:大红炉炼料,重锤起毛坯,手工加工锻打,型口打磨,初抛光,观色淬火,再抛光,上防锈漆,包装。型号分为四种:3.5斤型(大号)、三斤型(大中号)、2.7斤型(小中号)、2斤型(小号)。……[详细]
抛彩球
  抛彩球是地花鼓中的一个舞种,以道具彩球系竹杆,被抛打歌舞而得名。原常见于春节间伴狮子灯等一道出窠玩耍;由一花旦角色握杆抛球,饰演观世音,她是舞蹈核心人物,另一丑角则扮演吕洞宾,嘻逗风流、诙谐亵戏,余一小生男娃踏踢起舞,与吕洞宾争风吃醋,抢踢彩球索爱,达到羞辱吕洞宾;另外有几名花灯少女角色伴舞,逢场助兴。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早年有一段不太光彩的旧事,与抛彩球难解难分。这是因为一天闲中的吕仙,不奈天庭中的寂寞,跑去天池偷看观音沐浴而获罪,后被天帝割了雄球,挂在天池边的墙头上晾晒示众,因日常事忘,被晒的雄球让风刮到了凡间,一些玩儿捡起抛玩,久之,便成一种抛彩球的习俗。如今舞蹈中人物的动作诙谐风趣,莫不与此事件相关,如其中主要舞蹈动作有绞麻花、穿肠衣、头咬尾、跳河桥、抛彩球、反插柳、拐倒肘、吊肩……[详细]
兴国龙虎道音乐
  原兴国州区域道教流传久远,宗教歌主要是指道歌,有少量的经歌从伙居道中流入民间,成为一种时尚小调被俗人传唱。也因道徒多介入民间的喜忧俗事活动,有时乡人并直接参与期帮腔唱和,人们对其十分熟悉,故道歌流入民间不足为怪。最有名的有:“叹百花、铁板道情、十样景”等,曲调清新委婉、飘渺欲仙是其特点。阳新地域的道教宗派大体有龙虎宗、洛河宗、颜山宗、和尚宗四个,县内影响大而历史长的数龙虎宗,主要流传在兴国镇周边乡村,有七星腔、打钟食腔、打钟螺腔、打顶鼓腔、彩腔这五大声腔。其中的“彩腔”大多是借用了地方众多的民歌小调为道俗仪式伴歌,使得音乐唱腔五彩缤纷而得名。用最多者为灯、小调和哦嗬腔渔鼓中的四平腔来充实道乐声腔,从而,一般百姓耳熟能详,极富草根色彩,故这一声腔在法事中,多为老百姓参与外加道士、儒生的歌唱,这……[详细]
石雕(大冶石雕)
  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镇的民间石雕艺术以尹解元村为代表,素以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而闻名中外。其先人,从唐朝开始,便开山取石,依石而雕,世代相传。2008年,大冶尹解元石雕技艺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安尹解元民间石雕艺术,长期代代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石雕技艺,创造了数以千计的石雕艺术精品,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具有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可称之为民间石雕艺术之魂宝。当走进这个与石头结了缘的村落,就好像走进了王国。脚下踩的是青石板的路,踏的是石条台阶,一个近两百户人家的湾子,家家户户的大门,不管是旧社会遗存下来的老房子,还是现在新建的楼房,清一色的石头门甲、石头托楔、石头仄联。连窗户、后门,也都是石头的,有的甚至连住房墙壁都是石头砌成的。特别是各家大门顶上那块近一平方米的石头仄联,格外引人注目,块块称……[详细]
莲花池的传说
  阳新县城北门外,有一口很大的池子,昔时池水清澈见底,每年六月,开满了娇艳的莲花,人们都叫它莲花池。很久以前,兴国州有一个穷秀才,名叫寒窗。他一心攻读书文,三十岁了,还无人提亲做媒。一日,寒窗手拿诗稿,在池边苦思冥想,不想吹来一阵风,把他手中的诗稿吹跑了。这诗稿飘进池边一家小姐的绣楼里。这小姐名叫朱莲花,懂得诗文的她捡起诗稿一看,见上面的几首诗都以莲花为题,不觉一惊。她伸出头往外一望,见一个秀才立在池边往这边望,便吩咐丫环:“你去把那位秀才请到花园来。”丫鬟是一个乖巧的人,一眼看出了小姐的心思,笑着去请寒窗。寒窗跟着丫环来到花园,朱莲花早已等在那里了。她见寒窗生得堂堂正正,眉目清秀,不由得春心一动。寒窗见小姐生得如花似玉,也一见钟情。两人便在花园中吟诗作对,倾吐衷情,私下订了终身。原来,朱员外……[详细]
10、岳家拳
岳家拳
  在阳新洋港一带有供奉岳飞为祖师爷、练习岳家拳的习俗,并且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岳家拳为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后发展流传至武穴市、蕲春县乃至鄂东南广大地区。岳家拳由此广泛流传于民间,扎根群众之中。岳家拳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等四部分。拳法套路有:一字拳、二连拳、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连环、十字桩等十套拳法及气功。其在攻防进取上是多拳法而少腿法,手法灵活多变,变化莫测,出手快,路径短为一大特色,故拳术以短打著称。其一招一式都讲究实用,不追求花架子和外形的刻意美观,实践功能强。它的每一个套路都古朴自然,紧凑严密,威武雄壮。它的精华套路有“飞挎篮”、“天罗地网”、“周仓扛粮”等。其器械有刀、棍、棒、粑、锏等10多种。岳家拳还以文养武,以武济文,其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详细]

全部黄石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