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临沂 > 郯城县

郯城唢呐曲

郯城唢呐曲
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
郯城唢呐曲为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

郯城唢呐曲风格古朴、地方色彩浓郁,它是由郯城的民间唢呐艺人在长期的传承和演出过程中创作发展形成的一种曲调。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有:《五六五》、《凡调》、《苦中乐》。这三首曲子还作为郯城县的代表曲目被收录到《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桑ㄉ蕉恚贰�

据说唢呐传入郯城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当地风土民情的影响下,于清朝初期已形成郯城唢呐曲的基本形式,至民国初年已有许家班、王家班等几十个乐班活跃在县域及其周边地区,为婚丧嫁娶及节日庆典渲染气氛。这些民间鼓乐班在民俗活动中,之所以长期以来得以生存、延续和发展,这与鼓乐班本身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具有很强的适世应变能力是分不开的。乐班队伍可大可小,而演奏的曲目可长可短,或寄托哀思,或欢快热烈,营造喜庆氛围。郯城唢呐曲是经过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与锤炼而成的,它的艺术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深深扎根于民间,成为许多乡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爱好形式。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有:《五六五》、《凡调》、《苦中乐》,这三首曲子已作为郯城县唢呐曲的代表曲目被收录到《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

郯城唢呐曲或灵活俏皮,仿佛农人闲暇时的说笑;或繁复绚丽,犹如节日庆典上的奔放;或凄厉悲婉,好似英雄末路的呐喊。演奏起来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无论用于表现自然事物,还是人们的喜怒哀乐,都有其独到之处,特别在城乡婚丧礼仪中,依然有着重要位置。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曲目灵活多变。艺人们在演奏时,不一定按照固定的曲谱,完全根据个人的感情、周围的环境、特殊的场景即兴发挥,自由展开,不拘一格。二是演奏技巧繁多。演奏技巧主要有:循环换气法、滑音、颤音、吐音、花舌音、气拱音、气顶音、三弦音、箫音等,其中滑音又分为上滑和下滑,颤音分为指颤和臂颤,吐音分为单吐和双吐,另外还有一些我们在专业术语上表达不出来的技巧,象托长音、揉压音、劈嗓音等,这些技巧是艺人们对唢呐艺术的独特诠释。

唢呐曲的演奏队伍可大可小,一般大型演奏要12人,中型8人或6人,小型4人。与其配合演奏的主要乐器有笙、管子、铜笛、锡笛、鼓、钹、锣、云锣、小镲、镗锣,还有的加入一些弦乐器,如:二胡、坠琴、三弦等。

郯城唢呐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民俗音乐原貌、思维方式及艺术风格极具学术价值,有助于对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形态、特征及音乐内涵、思维方式做深入研究。

郯城唢呐曲具有艺术研究价值。它曲调优美,风格简朴,表现艺术感情朴实,这对研究郯城民间音乐的发展形式与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郯城唢呐曲具有民俗研究价值。郯城民间鼓乐班长期以来之所以得以生存、延续、发展,这和鼓乐班自身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具有很强的适世应变能力是分不开。他们的队伍可大可小,演奏的曲目可长可短,适合任何场合,其内容也是灵活多变,或寄托于哀思,或欢快热烈营造喜庆氛围。郯城唢呐曲是郯城民间唢呐艺人经过数代传承与锤炼而成的曲目,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艺术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深深植根于民间,深受群众的喜爱。在民俗活动中使用唢呐助兴已成惯例,对活跃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8年,郯城唢呐曲被列入临沂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下一篇:鲁南渔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