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画装裱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装裱艺术始于晋代,历唐至北宋已达到一定水平,被称为“宣和装”。明宣德以后吴中书画名家辈出,“苏裱”的影响跃居全国之首,号称“吴装”。常州作为吴国落城地,文人频出,推动了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发展,明清时期装裱艺术就已成熟。有绫裱、绢裱、纸裱的选择;形式又有全绫、半绫、边绫等区别;做工还有挖、嵌、镶、补等手法。选材精良、配色素雅、装制贴切、整旧得法、形式多样、裱工精妙,充分凸显了吴地的地域特征。古旧书画修复在装裱新画的基础上另有漂、揭、洗、刮口、上胶矾、贴直条、隐补、全色等步骤,技术难度更是比一般装裱复杂,而传统书画的特点决定了现在的书画修复仍然须以传统的修复手段为主。
上个世纪常州博物馆引进了“苏裱”修复技艺人才左树成,师承于通海。左树成培养了第三代技艺传承人丁为新,他是目前常州地区“苏裱”修复技艺存续人,也是常州博物馆馆藏纸质类文物修复的骨干。2017年,常州博物馆成立了文物保护修复部,设有书画修复室、古籍修复室、纸张分析实验室等专业的纸质类文物工作场所,有恒温恒湿密闭库房,全覆盖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估系统。
传统书画装裱不仅可以为各式书画作品锦上添花,还为古字画保存提供更多可能性,如今的博物馆库房均为恒温恒湿的密闭环境,减少了大规模交叉传染的风险,重裱修复过的藏品能最大还原文物原貌,传统技艺的守护更能使传统文化艺术得以抢救、保护、延续和传承,发挥其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