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微雕,常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象牙浅刻又称象牙线刻、平刻,简称牙刻,是传统象牙雕刻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与书画艺术相结合的文人雕刻。它以金属平刀、钩刀为工具,在象牙器具表面作豪米深浅的阴线刻画与刮琢,再用毛笔0 水墨、颜料对凹处进行填染而形成画面。
常州象牙浅刻最早出现在清代,当时的一些留青竹刻艺人分别从事象牙浅刻及其制品的营生,张楫如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清末,常州人马志洪(字啸山)承祖上基业,先后在常州及全国各地兴办8家象牙店,商号“天协成”,期间雇佣和培养了一大批常州籍牙刻技师,其中秦雪泥、闵雅兴、王清源三代传承,均为牙刻名家,名噪一时。常州象牙浅刻技艺由此发展兴盛,流布常州及武进地区。上世纪中叶,中国象牙浅刻艺术的集散地慢慢由沪、苏转移到常武,与北京立雕、广东镂雕一起成为当今象牙雕刻的三大流派。
与江南地域人文相融合,结合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常州象牙浅刻独特的艺术特征。作品以人文历史、山水花鸟、名家书画为主要题材,并伴有赋诗题款。牙刻载体多为象牙笔筒、书镇、印章、挂件、鼻烟壶、台屏等文房珍玩。牙刻风格早期着重以线条刻画表现作品的语境,清气高古。后逐步演变,艺人充分利用象牙的细腻质地,注重点线面结合,多层次刻画,手法工而不甜,简而不薄,勾刮剟琢,偏- 墨意境,注入文化特质,关照时代审美。传承至今近数十年来,原创精品不断涌现,在全国象牙雕刻领域中独树一帜,是承载传统文化,体现江南特质的传统工艺美术。
相对于北京、广州的象牙雕刻之精华在于“雕”,常州的象牙浅刻之精髓则在于“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象牙浅刻作品曾作为国礼赠与国际政要,亦成为出口换汇的主要行业。自1980年以来,常州象牙浅刻先后获得省级、国家级专业奖项150余次,部分精品被多处工艺美术馆收藏。
2017年12月31日,我国的合法象牙加工贸易被叫停,常州象牙浅刻遭遇无原料可供雕刻的巨大危机,技艺传承一度面临绝境。牙刻艺人应对现实,寻找其它雕刻原料作为替代,其中,猛犸象牙成为目前最适合的替代材料。常州象牙浅刻的技艺也主要通过猛犸象牙这一材料而得以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