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丰县

丰县花鼓

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县花鼓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县花鼓,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

丰县花鼓,又称“二人鼓”、“打花鼓”、“叮响花鼓”、“花鼓小锣”、“砸干梆”等,在丰县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且有史可查的师徒相传也有近200年历史。数代花鼓艺人在演出过程中不断吸取丰县梆子、丰县坠子、洛阳曲子等剧种的优点,形成了内容丰富、唱腔和动作优美的丰县花鼓。丰县花鼓早年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比较流行,如今仅在孙楼镇、宋楼镇、凤城镇、王沟镇、师寨镇等偶有艺人活动。丰县花鼓具有不同的表演形式,分别为戏曲、曲艺、舞蹈三个艺术部类。在一人(或二人)坐唱,以叙述为主体,自击自唱,舞蹈与表演均退为附庸时,可视为曲艺;在有舞无歌(或少歌),以对舞、群舞、跌打翻滚的舞蹈、武功为主体,只有锣鼓伴奏时,又可视为民间舞蹈;而在有人物、故事,以歌唱、表演为主体,进入以人物演绎故事时,它又成了戏曲。丰县花鼓的音乐由唱腔与伴奏两个部分组成。常用的音乐曲调有[平调]、[寒调]、[货郎调]、[苦调]等。丰县花鼓基本动作有“跺莲步”、“扑蝴蝶”、“拾棉花”、“踢带子”、“背包袱”、“双腿扑虎”、“鲤鱼挺脊”、“绣棉花”。特技有“玉龙盘柱”、“天女落凡”、“乌龙卷风”、“仙人指路”等。丰县花鼓的句式一般为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也有“三字口”、“四字垛”,句式可长可短,较为灵活。花鼓戏没有弦乐,以打击伴奏乐器为主,有大腰鼓、梆子、大锣、二锣、铙钹等,主要以打“三翻”为主。花鼓与梆子配合,统领并指挥全局的节奏。花鼓艺人常说:“鼓随舞,舞跟鼓,男女踩着鼓点舞。”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邳州扬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