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塘锣鼓,南通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清代中后期,如东马塘地区萌生了一种以“心堂”(堂锣、堂鼓)为主进行演奏的锣鼓。起初只有四五人演奏,节奏也比较单纯。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塘锣鼓由单锣、单鼓发展成双锣双鼓、多锣多鼓演奏;由起初的四五人发展成多人一起演奏;由开始的“心”、“堂”发展成锣、板、钹、堂锣、堂鼓、单皮鼓等多种打击乐器的组合演奏,曲谱淳朴,节奏明快,韵律优美,起落有致、变化多样,具有强烈的地域艺术特色。
马塘锣鼓普及于清末明初,民间艺人根据马塘锣鼓的旋律,逐渐将打击乐器和弹拨乐器有机结合,放大了演奏效果,后来又添进了吹奏乐器,旋律更为丰富,流传也更为广泛。马塘锣鼓发展于抗日战争时期,辉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乡乡村村锣鼓响,赶着锣鼓庆解放”,当时演奏马塘锣鼓的队伍十多支,演奏人员百余人。马塘锣鼓曾参加南通市总工会组织的调演,登上了新时代的大舞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