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门三进士的故事,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
《韩门三进士的故事》流于高淳区各镇,古柏街道各村(社区)各户人人皆知。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在今南京市高淳区的古柏街道有一个以韩姓命名的村名,叫韩村。村庄北依凤凰山,山瞰石臼湖,自然山水得天独厚。因居石臼湖之滨,以此为中心的方圆一两里被称为立信乡“石臼里”。然而,就是在这个村,自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到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的57年间,一户韩姓人家祖孙三人相继金榜题名,考取进士。明嘉靖二十六年韩叔阳发奋努力,于三十五岁时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嘉靖二十七年,36岁担任金华府(今浙江省金华市)浦江知县。在任期间,韩叔阳锐意革新,政绩出色,为浦江百姓所爱戴,特别是为明初文学家宋濂立祠、刻书赢得了浦江百姓的一致好评。嘉靖三十二年,41岁的韩叔阳官升户部主事,掌管田地、户籍、赋税等事宜。期间,他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有章有法,为时任户部尚书的方钝所看重,推荐提升他为云南司郎中。44岁时韩叔阳任严州知府,到任后,面对地少民贫的现状,韩叔阳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改革措施。嘉靖四十年,49岁的韩叔阳由于严州之任不俗的政绩,擢升为湖广按察使司副使。韩邦宪,韩叔阳次子。据康熙《高淳县志》卷十六和天启《衢州府志》卷四记载。韩邦宪,字子成、湖南,“少以奇童称”。12岁补博士弟子员,进入国子监学习。嘉靖三十七年(1558),17岁中举,次年成进士。初任工部屯田主事,因杜绝宦官侵占土地及管理永陵有功,升任虞衡员外郎,官至衢州府(今浙江衢县)知府。
韩仲雍,其父为韩叔阳第三子韩邦本。字璧哉,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先后出任户部主事、九江关官。在九江,他清查历年帐目,坚决 监税太监的不法行径,每年为国库增加收入7000余银两,受到朝廷嘉奖。后以员外升贵州按察佥事。万历四十三年,由福建参议升为福建按察司巡海道副使,负责福建海防。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数百年。”韩门三代三进士弘扬祖风,为官时刚正廉洁、清史留名,回乡后为民请命、济贫救危,为后世子孙作出了榜样,这也正是高淳人杰地灵的生动体现。《韩门三进士的故事》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具有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它是古柏人民传统文化的突出表出形式,象征古柏人民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勇于斗争的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信息来源: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