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刺绣是一种在织物上用各种线料织出种种不同图案的工艺。根据各种古墓出土的帛画和刺绣等实物可知,远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中国就已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到了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绣品也成为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由于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自古以来,富者以“- 绣楼”为贞,贫者以“善织巧绣”为业。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各地的民间绣品皆有传统的风味,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绣出的花卉不闻犹香,飞禽栩栩如生,走兽神态逼真。解放后,大冶刺绣艺人将油画、中国画、照片等艺术形式运用于刺绣,使之达到远看是画、近看地绣的绝妙效果。
大冶刺绣的针法而言,极其丰富而变化无穷,共有9大类43种,主要有齐针、抢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平金、打子结子、网绣、挑花、刻鳞针、施毛针、穿珠针等等,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生产不同的线条组织和独特的手工刺绣艺术表现效果。例如,运用施针、滚针绣的珍禽异兽,毛丝松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采用散套针绣的花卉,呼之欲出,尽态极妍;使用乱针绣的人像和风景,绒条组织多变,装饰味浓,艺术效果强,富有浓郁的民间民族特色;使用打点绣的绣品,则清静淡雅,极富诗情画意;运用打子绣的绣品,则具有古色古香、淳朴浑厚的艺术效果与技巧上的平齐、细、密、和、光、匀、顺的特色。
此外,刺绣品的用途非常广泛,从戏剧服装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台布、屏风、壁挂及生活服装等等。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
相关器具:绣花绷、针、线、绢、剪刀、绣花箍以及各种镜框等。
单双面打籽绣作品,是传承人刘小红采用传统刺绣方法,将整个作品全部用打籽绣手法绣出来,花色搭配合理,作品有浮雕之质感,立体感强。《花瓶》是一件全双面打籽绣作品,到目前为止,是刺绣界唯一的一件全双面打籽绣作品,让打籽绣这种古老的针法,焕发出青春的光彩。该绣品底布为玻璃纱,利用由深至浅的七种蓝色蚕丝绣成。该绣品的刺绣技法为首家独创的“双面全打籽绣技法”,底稿题材为《青花瓷瓶》,内饰纹有传统的福寿康宁、龙凤呈祥等纹样,寓意万岁平安,吉祥如意。“青花瓷瓶”装裱于红木材质的台屏之中,尊显古朴,高雅之气。《百花如意》该绣品是刘小红的传统汉绣代表之作,题材为一柄富于民族吉祥文化特色的“百花如意”,绣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可出枝,美观华丽。技法上采用一套铺、平、掺、盘、套、垫扣、滚的针法,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敦煌女神·伎乐图》该作品是―幅人物题材,以“乱针”绣底色“分丝”绣肤色,“束线”绣七彩霓裳,通过此种分层破色技巧达到油画人物逼真写实效果。该绣品人物神形兼备,惟妙惟肖。女神倾心抚琴,已入无我之境观者如闻天籁之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