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太仓市

摇大橹

摇大橹,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

​​​​​​​主要流传于太仓浏河、浮桥、璜泾和茜泾等地,吴江金家坝、吴中斜塘也发现有相近民间舞蹈,称为“江南荡湖船”。

二十世纪30年代初,太仓刘家港民间艺人杨仲民、李宝荣等人在江、浙交界处的杨港泾搞运输,看到当地庙会上有“陆地行舟”的节目,便学了带回家乡,揉进本地船民摇橹动作,加上男女0 内容,就成了今天的摇大橹,在浏河一带渔民、船民中流传,并成了当地庙会节目。后因帆蓬船为机动船所取代,摇大橹被人淡忘。1983年在苏州民间舞蹈普查活动中才被挖掘恢复。

摇大橹由2至6人在庙会中表演。2人表演时,有扯绷者(“三先生”)和把橹船女(“荡湖阿姐”)各1,扯绷者扮成小丑或书生,与船女打情骂俏。3人或4人表演时,扯绷者为书生,加1名或2名小丑(“跳鳖虫”),在中间演唱挑逗。6人表演时,再增加2名“吊绷人”。演出时,“阿姐”与“三先生”并立橹侧,作摇橹动作。“吊绷人”扯住两根绷绳在前面引进。“跳鳖虫”在橹前后左右自由动作,有时在绷绳上跳来跳去。角 间互相逗趣。在行进中逢店必唱,唱词根据行业特点以问答方式随编随唱,“阿姐”问,众人答,“跳鳖虫”作出相应动作。店主则放鞭炮以示欢迎。晚间表演,“大橹”和“阿姐”头饰上还要缀满小电珠,彩光闪烁,更加好看。摇大橹表演并不复杂,但活泼风趣。

“荡湖阿姐”穿宽袖、圆边上衣,着长裙,绣花鞋。右手扶橹梢中部,左手反撑腰间,前后推扳,横步前进,臀部扭动。

“三先生”戴瓜皮帽,穿长衫马褂,圆口鞋。右手扶橹梢,左手把稳大橹,控制方向,与“阿姐”同步动作。

“跳鳖虫”戴毡帽,套坎肩,束腰带,手拿葵扇,脚踏“四方步”、“横跨步”等,扭动胯部,幅度夸张,按节奏拍打扇子,在大橹四周活动。

“吊绷人”穿短褂,花边坎肩,束腰带,短靴。2人各扯一条绷绳,相对而立,按大橹推扳节奏,一退一进。进时俯身,绷绳下压;退时后仰,绷绳上提,边舞边进。

摇大橹有笛、箫、二胡、京胡、琵琶、铜铃和木鱼等伴奏,曲调旋律轻快活泼。

大橹以毛竹扎成,长约3、4米,橹梢扎红绸彩球,橹把、橹板用红绸包扎,并引出两条红绸带作橹棚绳。橹底装有木轮,拖在地面时能滚动。

摇大橹具有鲜明的水乡特色,是在当地船民和渔民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民间艺术,再现了他们的劳动生活,表现了历史上农村集镇的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摇大橹载歌载舞,舞姿独特,充满生活情趣,诙谐幽默。曲调旋律,活泼轻松,节奏明快,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浏河渔民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