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把一年的第一月,即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查干”系蒙古语,汉译为 “白”或“白色”;“萨日”是蒙古语音译,汉意为“月”;“希恩吉乐”意为新年。因为蒙古人自古崇尚白色,把它作为吉祥的象征,所以称呼新一年的开始为“查干萨日”。
郭尔罗斯遵循祖辈留下的过年习俗,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春节习惯,喜度春节时间较长,有“庆小年”,“度除夕”,“迎初一”,“闹十五”,“终二月二”的“查干萨日”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郭尔罗斯蒙古人过春节即查干萨日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延续到二月初二结束。
人们在腊月十五以前就把牛羊猪宰好。腊月二十三日祭火,并拉开查干萨日习俗的序幕。这一天被称为“送火神”上天之日。当日早饭后,人们开始打扫庭院,粉刷墙壁,晚上开始祭拜火神上天。用荞面做成香炉状,用草原的红毛公草(类似芦苇),包上棉花作为香炉的灯芯,香炉中倒满黄油点燃灯芯。在灶坑口点燃一堆火,把准备的供品“查干伊德根”,即黄油、炒米、奶制品、红枣、红茶叶、白酒等,逐一祭洒在火堆中,并在灶坑口的上沿边抹黄油,然后跪拜祷告,愿火神上天说好话,保佑全家安康。
按照习俗,蒙古族过春节要拜两次年。一拜在腊月三十,辞旧拜年,二拜在大年初一,迎新拜年。农历腊月三十谓除夕,当日早上太阳出来之前,家家户户煮好大块牛羊肉,拿出“德吉”备用于祭祖。另取两块最肥的肉,吃饭前祭洒向四面八方,供奉各方神灵,请求保佑全家平安。三十这一天吃早饭时,请长辈入上座,家里的人给长辈拜年磕头敬酒。长辈给晚辈祝福。饭后,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开始贴对联,挂灯笼,并给屯里有威望的长辈拜年。晚饭前,要举行“烧吐列希”,即祭祖仪式。
大年初一凌晨,主妇们开始煮饺子,男人选好今天的吉祥方位,走一百米不回头。回来后开始祭天,院中祭桌摆上祭品,点燃九柱香和九杯酒,在祭桌旁点燃一堆柴草,把煮熟的饺子,用红筷子一夹两半,敬洒给四面八方的神灵,在窗台、门顶、衣柜等地方放上整个的一个饺子和一块肥肉。然后,家中的主人带领全家在祭桌前跪拜。
从初一到十五,此阶段主要是探亲访友拜年问候。郭尔罗斯蒙古族在与满族、锡伯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还有了正月十六抹黑脸,二十五、二十六填仓满仓,二月二龙抬头日之习俗,这三种习俗都与农事有关。
郭尔罗斯是最早开放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部落,因此,虽与汉族过春节的时间相同,但过节的内容和方式不同,始终保持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风俗。
信息来源: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