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 > 郎溪

傩舞(跳五猖)

傩舞(跳五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舞(跳五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郎溪县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该县的历史文化首镇——梅渚镇,位于郎溪县最北端的胥河南岸。胥河流经梅渚镇的定埠村段,全长只3.2公里,却是今日梅渚与江苏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的分界河。两千余年来,这里虽有水域的便利,却一直水患不断。时至西汉,大禹后裔张渤,领众在这里疏浚治水,以期两岸人民,乃至整个太湖流域的人民,都能安居乐业,岁岁丰收。可惜事业未竟,张渤即逝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民谋益的治水英雄,一千余年间历代吴越各地对张渤的祭祀频多,而其中形成于胥河南岸的梅渚镇《跳五猖》尤为突出。南宋至民国祭祀张渤之盛,历代苏浙皖三省均有记载。而梅渚镇祀张之《跳五猖》,乾隆十七年(1752年)纂《建平存稿》已见录,并一直传承至今。祭祀张渤《跳五猖》将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相互配伍,形象地运用在“天人合一”思想的理念上,藉助巫、傩、道、释的表现形式,通过全仪演绎,以求达水患平息,国泰民安。此仪是汉民族在古代民间信仰祭祀中,今已难得一见的“活态”精品;为该仪伴奏的“十二番锣鼓”,极具胥河地域特色;该仪所含的古代哲学思想内涵及“十二番锣鼓”的传承,是中国文化多样0融的体现,是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情感和宗亲维系,在这一地域的重要纽带。自2003年至2006年,梅渚镇旅台后裔就有人不远千里,不断前来参加此仪的举行。梅渚《跳五猖》的演跳,不仅影响着胥河两岸皖苏两省毗邻地区的民风习俗,更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1994年此仪经在台湾学术会议讲演介绍,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关注。1995年作为两岸文化合作成果之一,在台出版了《胥河两岸的跳五猖》一书。2006年12月此仪被批准为安徽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此,2008年11月,梅渚镇又被中央文化部批准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宁沪各大学有关学科,对张渤信仰与仪式的研究,也日渐增多。




下一篇:砀山四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