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盐城市 > 大丰区

张士诚传说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士诚传说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士诚传说,江苏省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

说起张士诚,从事盐运工作的人都知道,他是元末明初的盐民起义领袖,史称“十八支扁担打天下”的领头人。

元英宗至正元年(1321年8月23日),张士诚出身在泰州兴化白驹场(今盐城大丰)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名九四。不久,他的三个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也相继诞生。

那时候朝廷腐败,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为了填补不断扩大的政府开销和军队支出,大量增发盐引(盐的运输介绍信),不断提高盐价,盐业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在不断提高盐价,可东南沿海的盐民依然生活无着。泰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到盛夏,都会遭遇台风的袭击,海水倒灌。待海水退去后,原来的千亩良田都变成了白花花的盐碱地,广大农民除了要向官府缴纳各种赋税之外,每年还要向田主缴纳额外的附加粮和丝绸,甚至要代替田主服徭役,在地主的层层盘剥下,下层百姓贫者愈贫,生活十分窘迫,苦不堪言。

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着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

少年时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气任侠”,不仅身体健壮,而且为人仗义疏财,虽然自己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可是每当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有求必应。渐渐地,张士诚在当地的盐民中树起了很高的威信。

由于给官家运盐,收入微薄,张士诚和几个胆大的盐工做起了贩卖私盐的营生。他们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随身夹带一部份食盐卖给当地的富户。白驹场的这些富户常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张士诚盐钱,而且对他们非打即骂,由于身份低微,贩私盐又是违法行为,他们只得忍气吞声。

当时,白驹场有个盐警叫邱义,平时负责监督盐民出工、缉拿私盐贩子。这个邱义不但经常克扣盐民的劳动所得,而且还要盐民们每月向他进贡,一有疏漏就对盐民横加指责、打骂,张士诚和盐民兄弟们心里憋了一肚子气。

这时候,一位满头瘌痢的放鸭姑娘十分同情张士诚,每当张士诚外出运盐,都拿出自己亲手烙的饼等食物送给张士诚。有一次,张士诚外出运盐,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放鸭姑娘马上脱下自己身上的蓑衣披到张士诚的身上,张士诚十分感动,对这位姑娘渐渐产生了感情。

眼看邱义的气焰越来越嚣张,张士诚等人憋在肚子里的闷气实在憋不住了,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张士诚秘密联络了三个弟弟以及壮士李伯升等十七名胆大的盐民积极筹备武装暴-动 。为了防止泄露秘密,一天夜里,张士诚约其他十七名热血壮士来到草堰场的北极殿歃血为盟,操起挑盐用的十八支扁担,在寒风中悄悄地摸进盐警邱义的家中,把这个平日里为害乡邻的恶霸乱棍打死。随后,十八个人又冲进当地为富不仁的富户家里,打开仓库,把粮食和钱财分发给当地的老百姓,接着一把火把房屋烧得干干净净。当时在盐场干活的盐工们天天受邱义的气受够了,他们正嫌工作太苦太累,看到张士诚等十八个英雄为他们铲除了祸害,十分高兴,纷纷加入起义队伍,并且一致推举张士诚为领袖。起义队伍一下子扩大到万人以上,并且一举攻下了兴化、泰州,杀掉了行省参政赵琏,于是一万多人在兴化的得胜湖畔集结,偷袭并占据了高邮,杀死了守将李齐,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很快,朝廷派丞相脱脱率领百万大军围攻高邮。正在张士诚无计可施之时,丞相脱脱被朝中奸臣算计,元顺帝一纸诏书将脱脱就地解职发往边地,半途中又赐毒酒致死,脱脱率领的百万大军群龙无首,一时星散,张士诚乘机击溃了元军。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攻克了平江(苏州),接着又攻下了湖州、松江、常州、嘉兴、杭州等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张士诚从高邮迁到平江(苏州),自立为“吴王”,尊母曹氏为王太妃。

此时,张士诚心中时常怀念当年的放鸭姑娘,于是派龙舟到民间选后,规定龙舟的船头船尾各用一块跳板搁着,让所到之处的未婚女子从船头跳板上船,走到船尾从跳板下船,如若哪位女子踏上龙舟,船身抖动即为皇后。

这一天,龙舟停泊在东台青蒲的皇娘阁码头,青蒲庄上的姑娘们都遵令从龙舟上走过,一些大户人家的闺秀更是争先恐后,然而这些姑娘一一走过之后,龙舟却纹丝不动。这时,邻庄一位满头瘌痢的放鸭姑娘正好路过,看到这一情况后也想试试。却被众人纷纷嘲笑,真是瘌蛤蟆想吃天鹅肉!谁知这位姑娘一踏上跳板,龙舟便激烈地摇晃抖动起来,船上的官员大惊,连忙上前迎接,将瘌痢头姑娘接到后舱梳洗打扮、更衣换装。此时,姑娘的瘌痢头皮顷刻间变成了一只银碗,掉到梳妆台上,只见姑娘一头青发乌黑发亮,整个人也顷刻间变成了美貌动人的皇后。就在当天,青蒲西的溱潼镇后泊砖窑突然窑崩地裂,现出一顶金龙床,从此便有了“青蒲阁上出皇娘,东窑烧出金龙床”的美谈。

后来张士诚虽然被朱元璋打败了,但是他在苏州等地十多年时间内轻徭薄赋、保境安民,为苏州百姓办了那么多好事,至今被苏州人民怀念:每年的七月三十晚上,苏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里就有星星点点的香烛插在地上,俗称“烧久思香”,“久思”正是张士诚小名“九四”的谐音。当年张士诚从常州撤退,沿途百姓怕子弟兵迷路,便在路边树起木桩,挂上灯笼,取名“天灯”,后来“挂天灯”作为一种节庆习俗,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中叶,可见其影响多么深远!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