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传统游艺(含抓弹子、乡棋等),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杂技与竞技类项目。
下棋是我国的传统竞技消闲项目。古人把下棋作为文人四艺之一,称为“琴棋书画”。灌云地区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制了许多简易弈棋方法。其特点是不苛求棋枰、棋子等棋具,不苛求对弈场所。随便在地上用树枝,瓦片刻划成棋盘,顺手捏个泥蛋,捡个田螺,掐个草棒都可作子。田头、路边、夏日树荫下,均可对弈。劳作间的小憩,随时可下。有二人对弈,有三人、四人同下,有时多人观战,各为支持方出谋划策,趣味十足。 乡棋的下法多样,有“六路州”、“四路顶”、“五路担夹”、“别死猫”、“老窠猪”等。其中以“六路州”较为复杂,棋盘由纵横六路方格组成,两人对弈,类似围棋。各方落子,力图“上方”、“成龙”。凡上一方、成一龙便可吃掉对方不在方上、龙上的任意一子,直至吃完一方棋子,便可分出胜负。 这些乡棋,传说为唐大将罗成创制,刻在大伊山东端的山石上,还留下“石盘棋”的地名。现保存完好的有十个棋盘,故又称“十盘棋”,已作为地名标志加以保护。在伊芦山六神台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唐佛教造像的峰顶上,还留有传说中陆凌霄遇神仙下棋的石刻棋盘“六路州”,与佛教造像一起作整体保护。 棋类活动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琴、棋、书、画一直被视为“文人四艺”,为知识分子的必修课。灌云人民发明了多种下法,丰富、繁荣了棋类大家庭,且将棋盘从文人的书房、茶楼搬到百姓的田间地头,为中国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灌云乡棋与众多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文化遗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民间传说有“陆凌霄的故事”等,历史遗存有大伊山十盘棋地名和伊芦山石棋盘等,这些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灌云人民的宝贵财富,都有必要加以保护与开发利用。在灌云面临大跨越、大发展的历史变革的新时期,这些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上自领导,下至百姓的普遍重视,灌云社会迫切需要利用他们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