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盐城),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淮剧,亦称“江淮戏”,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最初的淮剧,多为民间生活小戏,其主要唱调是在“门叹词”“香火戏”和部分民歌小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淮调】(后称【老淮调】)。在表演技艺和剧目上受徽剧和京剧影响颇深。
1912年,淮剧进入上海。1939年,著名演员筱文艳、何叫天等在【拉调】等唱腔的基础上,新创出【自由调】。1942年,苏北抗日根据地成立了盐阜文工团等文艺演出团体,建立了“淮戏研究组”,不但创作演出了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现代戏,也改革创出了【新淮调】【新悲调】等唱腔。淮剧唱腔除以上腔调外,尚有【南昌调】【淮悲调】【十字调】【下河调】【叶子调】等曲调,以及部分来自民歌、小曲的调子,如【磨房调】【补缸调】【跳槽调】【八段锦】等。伴奏乐器有二胡、三弦、扬琴、笛、唢呐等;打击乐器有扁鼓、苏锣、铙钹、堂鼓等。在盐阜“花鼓锣”、“童子锣”、“麒麟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伴唱锣鼓,最终形成了本剧种成熟的“板腔体”声腔体系三大主调【淮调】【自由调】【拉调】,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淮剧,她由历史走来,她在保留剧种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不断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和手法,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