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阳镇卷子村地处临潼区渭北平原,是栎阳北清河岸边一个古老的村庄。该村的背芯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左右),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背芯子的制作过程是:先制作好木质或铁质的支架(芯子架),然后把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的一名或者两名儿童表演者稳定在架子上,同时将芯子架- 在大人腰间。因铁支架如灯芯在内支撑,故称为“芯子”,一般一个芯子表现一个剧情或寓意。因为是由人背着表演,所以取名为背芯子。卷子村背芯子分“单芯子”和“双芯子”。一个人背一个儿童表演者为单芯子,一个人背两名儿童表演者为双芯子。演出的代表作品有:《黄鹤阵》《收0 》《广成子骂阵》《杀四门》等。其主要特点是:构思奇妙、装饰华美、设景布局惟妙惟肖。背芯子的成年演员一方面要保持平衡,不能让他上面的“芯子”掉下来,一方面还要和着鼓点进行类似秧歌一样的舞蹈,是一种力量与灵巧结合的美。
卷子村背芯子之所以留传至今,其真正原因还是它的形式及内容都受到老百姓的深深喜爱。背芯子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还给人们提供一种表达情感和愿望的平台。背芯子的产生、发展、传承可以很直接地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2011年10月,栎阳镇卷子村背芯子被列入西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