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相城区

苏州彰锻织造技艺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彰锻织造技艺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缎源于元代的漳绒。而漳绒是在元代“丝绵里”剪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起源于漳州而得名。漳缎始创于明末清初,盛于清代,最早由苏州织造署织造。漳缎深得清康熙帝的赞赏而兴盛,于是,织造漳缎的机户连年增加,长期产销稳定。道光年间是漳缎生产的全盛时期,宫廷皇室贵族及文武百官的长袍马褂,大都穿用漳缎,成为主要服饰用绸。至1937年抗战前夕,苏州尚拥有生产漳缎漳绒的绒机650台,年产量18万码,从业职工350人。1947年10月18日,在苏州临顿路桐芳巷成立了漳绒工业同业公会。

1949年苏州解放时,漳绒业还有170户。漳缎被确定为优秀产品之一。1956年,协和、殷荣记、平记、裕丰永等十五家漳绒作坊合并成立公私合营新光漳绒厂。1958年又先后组建了东风丝织厂。宋锦漳缎厂,1959年改名为宋锦织物厂,1978年再改名为苏州织锦厂。1979年10月,为了抢救即将失传的漳绒漳缎丝织工艺,又组建了“苏州漳绒丝织厂”。80年代后,漳缎业日趋衰落。1990年代初,生产漳缎的苏州织锦厂、新光丝织厂先后关闭。而后,苏州漳缎师傅便赴丹阳、海安等地传授技艺。

漳缎,系全真丝色织提花绒织物,以缎纹为地,绒经起花。它由两组经线和四组纬线交织而成。漳缎织造技艺的表现形态主要为织机装造技艺和织造技艺:织机装造技艺不同于普通束综提花机,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绒经的送经装置和穿综装置;漳缎织造技艺需由两位工匠同时操作,一个在机楼上,一个在机下相互配合。提花部分的结构由牵花工控制花综,织物地部的结构则由织工脚踏脚竹来控制每一片素综的起落。漳缎产品整套工艺过程均需手工操作完成,至今仍无法用机械代替。

漳缎面料缎地紧密肥亮,绒花饱满缜密,质地挺刮厚实,花纹立体感强。漳缎纹样是根据织物起绒花的特点来确定的,其图案简洁,大方,花纹轮廓清晰,线条流畅,以大小块面和较粗犷的线条相结合,清满地排列。纹样的题材大多为团花、团龙、团凤及几何纹、龟背纹、八仙、八宝、八吉等,也有清地散花纹,具有较浓郁的东方民族风格。在色彩运用上,以地经与纬线同色或与绒线异色居多,呈现双色漳缎,也有绒地经与纬线同色的,则为同色漳缎,若绒经为彩色经线排列时,便形成多彩漳缎。

漳缎在古代主要供贵族用于服饰面料和室内装饰,如袍料、马鞍子、装饰用料等。现代漳缎被用作高档的礼服、晚装及女性艺术手包、钱包、化妆包等,还较多地应用于高档靠垫、座垫及床上装饰配件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苏州砖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