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为苏州昆山南部的水乡古镇。锦溪的制砖业约始于明初,到清代发展到鼎盛阶段。锦溪自古就有“七十二只窑”之称,其窑大部分为石灰窑,而且以民窑为主。砖瓦制作,十分繁荣。明清时期,苏州的砖瓦生产,以陆墓与徐庄二镇最为著名。明清皇宫正殿所用的细料方砖及工部所用的官砖大多出此二地。锦溪的砖瓦生产业紧随其后。清代后期,锦溪的砖瓦制造竟超过了陆墓、徐庄。
上世纪六十年代,朱浜、明东、卫星、祝甸、南庄、顾家浜、袁甸等大队的部分生产队,利用原有旧窑,逐渐恢复砖瓦生产,烧制青砖、小瓦。八十年代,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锦溪镇先后出现了砖瓦一厂、二厂、三厂、四厂、对坊桥窑厂、棋盘荡窑厂、周家浜窑厂、狭港窑厂等八大砖瓦厂。朱浜、祝甸、明东三村,由于窑多,曾被称为“窑乡”。九十年代后,农村还一度出现了结构简单,收效快、产量高的专烧红砖的“立窑”,使当地的砖瓦生产又一次到达高峰,占领了江浙沪等地的砖瓦市场
锦溪所产古砖瓦种类繁多,有坚韧美观的方砖、八结黄道砖、蝴蝶砖、花窗砖、长寿砖等。瓦的种类也很多,有铺设在屋檐边的瓦当,有挑在屋脊的鸱吻,有筒瓦、龙凤瓦、跷节瓦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试制楼板空心砖,其后以生产“三孔砖”“廿孔砖”和“洋瓦”为主。七十年代生产的“预应力楼板空心砖”和“承重空心砖”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八十年代后,毕颂康的古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在研究与仿制古砖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生产的筒瓦、板瓦、望砖、黄瓜环等远销上海、昆明、新加坡、日本等地。九十年代后,一直生产仿古砖瓦的丁惟健,制作了带有“王者风范”的金砖,使古老的金砖再一次“金碧辉煌”。目前,丁惟健的陶艺仿古砖瓦厂年主产筒瓦150万片,方砖(含金砖)15万块。
古砖瓦制作,要经过选土、风化、晾晒、泡浆、搅拌、沉淀、踩土、制坯、烧制等一系列工序,生产周期需要一年左右。
古砖瓦坚韧、美观、没有气孔、强度硬、耐磨性好,多用于重要仿古建筑。
因苏州的水特别清澈温软,这种温软的水滋养出泥土也特别粘糯柔润,以这种柔润细腻的泥土烧造出来的砖瓦质地也特别精良。明清以来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成为皇宫建筑的专用产品。“金砖”是黄泥烧制的,但地位堪比黄金,铺在地面上的“金砖”,平滑如镜、色泽黛青、高贵典雅又古色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