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祭尤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据传是祭祀苗族古代英雄蚩尤的英灵。祭尤节主要流传在丹寨县长青乡的腊尧、扬颂;扬武乡的干改、干河;排调镇的孔庆、双尧;龙泉镇的新塘、乌尧、野蒿;兴仁镇的岩英、乌里、乌佐以及凯里市舟溪镇;麻江县宣威镇等龙姓苗寨。丹寨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苗族占总人口的76%,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面,东接雷山县,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相连,西与都匀接壤,北抵凯里市,西北与麻江县隔清水江相望。
祭尤节苗语叫“农尤”,“农”意为吃或祭,“尤”为人名,族名。其意为祭一位叫尤的先祖。据腊尧寨祖传口碑:很久以前,腊尧人的一位祖先,天生怪异,勇猛异常,曾在部落之间的征战中威震一方。但后来,被其他的部落设计诱杀了,腊尧部落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命,一路不停地迁徙,来到了现在的丹寨。
苗族祭尤节来临之际,每家都提前酿好一坛甜酒,节日的前一天,要蒸糯米饭打粑粑。打制第一块粑粑必须是4斤米以上,并将其压制得平扁圆润,直径约50公分,苗语叫“转把宁”,意为牯子粑。然后再打制成碗口大的粑粑。节日的当天早上,男主人提着鱼罩下田,罩来田中鲤鱼,回家煮熟备用,另到野外摘来枸树叶等所需物品。中午,祭祀开始,即在祖宗神位旁摆上桌子,桌面上存放牯子粑一块;另于地下摆上9个土碗,分别斟上酒;9张枸树叶、9张青菜叶、9条鲤鱼并将其等量分成9堆。三种食品的堆放层次为:先树叶,后菜叶、鲤鱼放上面。摆好后,即请祭师念诵祭词。念约半个小时,其间要供饮8次酒,每次饮酒前,接碗者先戽几滴于地下,然后才喝;每斟换一次酒,祭师都要念诵一段相应的祭词,并占竹卦于地,竹卦必须是左扑右翻方为愿。祭词念毕,助手操起大刀,将存放在桌面上的牯子粑“杀”成小块,连同供品树叶、菜叶、鲤鱼一起分发给在场人同食。祭典仪式结束。小孩子们分得粑粑后,高兴地跑出门,又到另外的别家“讨”去。祭祀完后,客应主人邀,围着餐桌动手喝酒吃肉。主人一边吃,一边热情地劝酒,此时话题打开,大家谈古论今,各抒己见。酒过三巡,主人还邀客人猜拳行令,唱歌取乐。主客双方酒足饭饱后,男人即举行赛唢呐、斗鸟活动,女人于酒桌边顺便拿起板凳,欢跳起板凳舞。这一天,不论主人、客人,大家都在欢乐的气氛中欢度。
苗族祭尤节,无论过去或现在,对苗族历史社会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祭尤节以长青乡腊尧、扬颂寨及兴仁镇岩英村为主,这一地区被统称为“方尤”,即尤人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蚩尤部落的嫡系支系居住的地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祭尤节举行祭典仪式用的供品食物主要是树叶、菜叶、鱼等素食。在祭桌上摆9个碗、9块粑粑、9堆菜肴供与9个祖公,这与史书记载的“九黎共有九个部落,其酋长是蚩尤,他有兄弟81人,即81个氏族酋长”相应。祭尤节祭师在诵祭词时,分别念八段相应的内容,每段都分别供上九碗酒。这些现象使祭尤节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过祭尤节当天,大家都穿上不同的服装,从四面八方走来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服装美展盛会。同时,祭尤节除了宴请宾客,交友谈心密切感情外,还表现在唱民歌、跳板凳舞、赛唢呐、斗鸟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有促进社区文化交流的功能。
祭尤节作为苗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社会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但目前面临濒危,主要表现在:各种新兴的节日活动频繁举行,并且新兴节日活动内容现代化,年轻人容易接受,并对民族传统节日不太感兴趣,不积极参与;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多,节日活跃气氛不浓,表现的内容也相对单调,过祭尤节在建国前比较普遍。解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不少村寨已不再过祭尤节,现在只有腊尧、扬颂、岩英等村寨继续保持过节活动,尽管节日很热闹,但范围与规模比以前小。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