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乡罗吏村位于贵阳市东郊,距市中心12公里,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北与本乡柏杨村和黔南州龙里县接壤,南与贵阳机场和南明区龙洞堡相连。罗吏村又称罗吏目,全村辖小寨、新河寨、芹菜田、大寨等自然寨共4个村民组,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80%。
罗吏目布依龙制作起源于玩龙,又称戏龙和舞龙。“舞龙”最早源于民间舞蹈“布马舞”。起初舞龙用来求雨的,当时人们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天旱时,便舞龙以祈雨。当时还有春玩青龙,夏玩赤龙、秋玩白龙,冬玩黑龙等规矩。在龙的制作上,尤其是在形状和颜色上,也有所区别和改进。
据说在民国年间,罗吏目村民到贵阳钱家寨接龙,当对方要求拿猪箩来交换,百般刁难才借。罗吏目村民痛下苦心,寨老召集全村男女老少,共同商量,请来精通此项技能的师傅教其制作,但因投师无门一直没有学会此项技能。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一支舞龙队突经永乐乡罗史村,队伍声势浩大,锣鼓震天。该村一姓唐的村民,一边听其声,一边看其貌,因其聪慧,自学成才。回家后,苦心研究,经过三个月的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掌握了扎龙的技艺,世代相传到如今的唐家。
罗吏目村是典型的布依族村寨,村民能歌善舞。在每年各类民族节日庆典上,全村老少更是积极参与。其中以舞龙和龙的制作最为盛名,舞龙和龙的制作历史悠久,曾在1988年北京国际旅游年舞龙大赛中获第三名的好成绩。
舞龙制作工艺繁杂,制作需20-30天。罗吏布依龙的制作是传统的民族民间技艺,倍受群众喜爱,罗吏目布依龙过去是由纸制做,到二十世纪80年代为精制的绸布料缝制,绘上花纹,一是美观、大方,二是便于参加各种赛事和庆祝活动。选用上等竹子、杉树手把、青色绸料、花纹纸及其他辅助材料。
制作龙有“龙头、龙身、龙尾”骨架工序。1、龙头的制作:先是用一定尺寸的“3尺3寸、1尺3寸、1尺1寸、1尺8寸、1尺2寸、1尺1寸”来固定杉树手把,特别是在龙头的制作上,头朝上,很有气势,龙口张最大为2.5尺。以上这些数据,有着“发财发富”、“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2、龙身的制作:每一节龙身是由直径为1尺的竹子编制而成,每一节之间,有3寸的间隔距离。根据地方风俗,龙的节数为单数。3、龙尾的制作:由一条9寸长的杉树手把固定后,由人工编织而成。
龙衣的缝制,按龙的长度,选用青色绸料制作。装饰选用加厚的绸纸,将其糊在龙的节上,然后描画龙头、龙宝。将鳞片剪贴或缝制的龙衣上。特别是龙宝是由20多个圆圈竹子编织而成,颜色中间为红绸,两边是绿绸,上画有铜钱、花两种配物。颜色搭配以青色为主,以“红、绿、黄、白、蓝”搭配为最佳。1980年以前的龙为7节,1981年为13节,1988年为21节。随着时代的变迁,龙的长度逐步提高,目前为23节。
舞龙在制作技术上讲究形、意、感。主要是形状要象形同,意是要讲究意境的溶入,给人一种形同、意深、感观强的意境。从制作工艺上讲究美观、大器、形象。舞龙技艺讲究“快、慢”和高低起伏,通过龙的不同舞姿,体现不同形态下龙的精神,展现中华民族的风采。竹子的选用上是由柔软性强的锦竹,刚被人采摘下来便于编制。制作上过去是由纸制做,后来用精制的绸布料制作,龙的颜色将“红、绿、黄、白、蓝”协调搭配,在耀眼中透着平和,在平和中透着威武之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在多姿多彩的今天,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