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垣曲

垣曲曲剧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垣曲曲剧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剧,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是在河南当地流行的鼓子曲和踩高跷表演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盛行于河南及山西南部的垣曲县境内。

民国初年,曲剧由河南传入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垣曲县的蒲掌、英言、窑头等地隶属河南省王屋府管辖,与河南的渑池、新安隔河相望,相互来往密切。是时,有英言越调曲子班、峪子村曲剧班常年在垣曲县演出,后在河堤、南堡等地也相继出现。

曲剧的前身为高跷曲子,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分为两大流派,即“南阳曲子”(大调曲子)和“洛阳曲子”(小调曲子),曲牌有150多个,其中[银纽丝]、[太平年]、[汉江]、[书韵]、[诗篇]、[满州]、[剪剪花]、[阳调]、[慢垛]等等较常用。代表剧目有《花庭会》、《楼台会》、《陈三两》、《风雪配》、《秦香莲》、《十五贯》、《卷席筒》、《寇准背靴》、《屠夫状元》、《情系法网》、《花菇岭的弯弯事》等。1953年,垣曲县成立垣曲县前进曲剧团,多次参加省、地市戏曲汇演并获嘉奖,涌现出翟东海、琚德祥、孙香云、白雪琴等一大批优秀的曲剧表演艺术家。

垣曲县曲剧团是山西省唯一的专业曲剧团。听曲剧、唱曲剧,系垣曲当地民众婚庆、庆典当中主要的娱乐内容之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弦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