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属广东省梅州市辖。全县有16个镇,411个行政村,3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3226.1平方公里,人口120多万。
五华采茶戏源自江西省赣州九龙山,至今有200多年历史。最初称为“三脚戏”,仅有一旦一丑或二旦一丑。后来经五华老艺人的传承、开掘,逐步发展成为:生、旦、净、末、丑齐全,以“步子、袖子、扇子”和“手巾花”为主表演风格的五华采茶戏,亦被誉为粤东采茶戏。
五华采茶戏源于生活,乡情浓郁,唱词和念白,以纯正的客家话为语言标准,通俗易懂。采茶戏的音乐唱腔经过多年的实践、改革、创新,运用板腔体为主表现形式,借鉴合唱、伴唱,吸收时代音调,以高音二胡为主奏乐器,伴奏还有扬琴、琵琶、高胡、板胡、笛子等,适当加进西洋乐器,采用特色性的打击乐器和创新锣鼓经以及各种现代节拍、节奏成份,与当地民间小调有机结合,达到戏剧人物性格化的高度的音乐新体制。在表演方面,既保持传统的采茶风格(尤其小丑、小生的扇子功、小丑的矮子步、小旦的手巾功)又借鉴花朝戏、山歌剧、歌舞剧等剧种的表现手法,形成载歌载舞,诙谐逗趣,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采茶表演特色,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成为粤东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奇葩。
五华采茶戏分布广泛,在华城、岐岭、潭下、安流、龙村、水寨等地较为活跃,但由于种种原因解放后又逐渐冷落。1957年9月,五华县成立了采茶剧团,先后上演了传统戏《钓虫另》、《俏妹子》、《试妻》,新编创作演出了现代戏《乌云下的歌声》、《竹山路弯弯》、《茶山雾蒙蒙》,古装戏《涂来贵当官记》、《天子奇遇》等几十个优秀剧目,频繁活跃在国内外客家地区,曾四次赴省调演累得大奖,其中《望婿成龙》荣获广东省第四届群众戏剧花会金奖;1999年应邀赴台湾文化交流演出,盛况空前。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目前,五华采茶戏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和经济大潮的冲击,艺术人员出现青黄不接,传承人面临断层的局面,参加省市展演等活动困难重重,抢救和保护五华采茶戏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