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吕梁市 > 柳林县

水船秧歌

水船秧歌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船秧歌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汉族舞蹈形式,也是一种集体性民间广场歌舞艺术。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业劳动,民众在田间辛苦插秧、耕耘间隙,敲锣打鼓,用来助兴,早在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将劳动之余自娱自乐的各种歌舞形式都统称为秧歌。秧歌舞队一般由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变换各种队形,因舞姿丰富多彩,深受百姓欢迎。

柳林水船秧歌又称“跑秧歌”,是一种大型的民间舞蹈,盛行于柳林沿川一带,以柳林镇、穆村镇、薛村镇等乡镇为典型分布区。秧歌队伍由艄公和“装身子的”(秧歌队员)两部分组成。两位艄公(男艄、女艄)不但是主要表演者,而且是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总指挥;“装身子的”人数根据村庄规模而定,少则十余人,多时可达二、三百人。他们分别扮作各种民间演唱(会子)角色,既有传统剧目中的生、旦、净、丑,又有现代戏中的工、农、商、学、兵,还有傻小子、丑婆等,人物众多,舞姿优美,极富观赏价值。水船秧歌伴奏乐器有:鼓板、圆鼓、铰则、铙钯、马锣、唢呐、硬铰等。音乐分锣鼓声和唢呐曲牌两部分,锣鼓声以配合男、女艄的舞蹈动作为主,也用于其它造型或做技巧动作,唢呐曲牌用于“过街”和“掏场子”,过街时用[得胜回营]、[拉兔子]等,掏场子时用[狼吃瓜]等。陷(Ran)船是水船秧歌的精华所在,意为船在黄河中行进,突陷泥潭,无法行进,以艄公为首的全船人齐心协力,排难起航的完整过程。整个表演情节完整、幽默诙谐,表现了黄河流域人民战天斗地、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对研究黄河流域的民俗文化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信息来源: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下一篇:令伯转身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