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秧歌也称踢鼓子秧歌,流传于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张留庄村一带(张留庄、西万庄、羊坊、上窝寨、下窝寨五村),而以张留庄地秧歌为精。南郊地秧歌起源于清初,内容主要描写一位忠臣被人陷害而招致朝廷大兵追杀,全家人化妆为唱戏的打扮,佯装疯癫躲过了追杀的故事。演出时,演员以戏剧生、旦、丑行当而着装,锣、鼓、镲、棒为道具,踩着大秧歌的锣鼓点边走边演,并有固定套路的队伍造型、说唱内容(也可随时改变说唱内容,宣传形势)。南郊地秧歌把戏剧行当的动作表演及中国武术运用其中,并形成以人摆字及图案变换,主要有“天下太平”、“四葫芦”、“五葫芦”、“四门斗”等成套作品。整个表演按照[启示]、[慢板]、[中板]、[快板]、[收式]五种鼓点进行表演。
信息来源: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