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皮影艺术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十六年(1890),当时清徐常年有四、五个皮影戏团体在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仍坚持演出活动的皮影艺术团就剩常丰村一家。
常丰皮影艺术是集民间美术、剪纸、戏曲、音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所展现的人物形象是民间老艺人意念化和夸张化的过程。常丰皮影以牛皮作原料,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制作而成。人物制作成功后,由一至三个演员用双手操控,每只手上有三个竹棍作为控制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演,最终将其展现在用白纱布作的屏幕上。皮影人物高度一般是40到50厘米,操作者边操作人物动作,边唱边说,旁边伴有乐队伴奏,给观众一种皮影能动、能唱、能说的视角效果,别有情趣。一般皮影戏演出都是采用的碗碗腔调,而清徐常丰皮影艺术团在演出中还融入了祁太秧歌、山西民歌等民间小曲小调,受到了更多观众的赞赏和欢迎。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常丰皮影剧团代表性剧目有《粉妆楼》《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厢记》等。
常丰皮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对于研究老艺人们如何将各门艺术有效借鉴,又如何有效运作、发展,特别是双手的操作和操作者与唱、道白、音乐默契的配合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艺术研究价值。
信息来源:山西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