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二人台是流行于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融民歌、说唱、舞蹈、戏曲等诸多因素为一体的民间小戏。
河曲位于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之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因处黄河之畔,大小渡口遍布境内,向有晋西北“水旱码头”之誉,成为周边地区的贸易中心。而河曲境内自古民歌盛行,有“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之风俗。民众把唱山曲当作自己的生活和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曲曲本是古人留,留给穷人解忧愁。几天不把山曲唱,少年英雄白了头”。他们在田间地头劳作时唱、乡间群聚闲聊时唱、赶车行路时唱、谈情说爱时唱,高兴时唱、忧愁时唱,甚至发火、骂人、打嘴仗时也唱……“想甚唱甚,见甚唱甚”,可谓无时不唱,无处不歌。“二人台”就是在这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河曲二人台的表演形式大体分两类:一是注重故事情节表现的“硬码戏”,以唱腔表演为主,采取“抹帽戏”的形式,注重刻画剧中人物;二是人物故事简单、舞蹈性较强,场面热烈红火且变化多样的“火爆曲子”,亦称“带鞭戏”,其特点是吸收并发展了民间社火走场子的特点,耍扇子、手绢、红绸、霸王鞭等,边舞边唱,节奏由慢到快,歌舞表演逐渐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
河曲二人台唱词大部分源于民间口头文学,其语言“词浅情深、话落有声”,擅长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兴等手法。传统剧目有70多个,属“硬码戏”的如《走西口》、《借冠子》、《卖菜》、《探病》等,属于“火爆曲子”的如《打金钱》、《打樱桃》、《打秋千》、《挂红灯》等。这些剧目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土色彩,作品大多反映的是民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及自由婚姻的追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