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哨”原为南汇沿海农民捕鸟时诱鸟的一种吹奏工具,随移民入迁形成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技艺和功能由浙江河姆渡出土的七千多年前古人用于狩猎的“骨哨”演变而来,曾是该地捕鸟群体的一种生产习俗。具有鲜明的地方人文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对本地和周边地区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标志一定社会群体在行业内的生产习俗、代表人物,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野生鸟类保护工作的推进,捕鸟的生产习俗已不复存在,“鸟哨”的功能发生了重大转换。现已转化为民间文艺表演样式,成为鸟类研究机构召引野鸟的辅助工具。
“鸟哨”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民间手工技艺和吹奏技巧。鸟哨制作精细,用舌腔控制气流吹奏,能逼真地摹仿20余种野鸟鸣叫。在合奏时似春鸟催春、似百鸟朝凤,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和价值,成为沿海民间文化中极受欢迎的项目。由此,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