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东山县民俗文化

东山县民俗文化介绍

  铁枝木偶戏,元代从中原传入广东惠来、海丰、陆丰一带,以潮曲、潮话为戏剧语言,很快流行于闽南诏安、东山、云霄、平和等地。铁枝木偶戏在民间俗称“尫仔戏”,是我国现有的古老的木偶戏品种之一。铁枝木偶的装制非常精巧,它按照潮州纱灯人仔的制法,仿制戏曲行当人物,头部用浮洋泥塑人头,可以随时置换,服饰是戏曲行当服饰缩小的微型饰。铁枝木偶身高九寸,在一米八高的舞台上,由一人或两人坐着操作,现场击乐、伴奏、唱腔由……[详细]
  东山岛大帽山贝丘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表明,至少在5000年以前,东山岛的先民便已经制造与使用舟船,明清时期是东山造船业的全盛时期。东山造船,俗称“钉船”,指福建东山岛一种建造木质海船的传统手工技艺。造船匠人在悠久的造船发展史中,总结积累了船型、龙骨与船长、船长与船宽、船长与桅高等一整套独有的营造法则,并世代相传。船匠依靠这一套营造法,可在没有任何设计图纸的情况下,建造各种木质海船。东山造船的主要程序……[详细]
  东山的海柳雕工艺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海柳是一种珍贵的海底灌木,属海生植物铁树科。它以吸盘固定于海底礁石,树干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干粗枝密,叶片细长,质地坚韧耐腐,有“铁木”、“海底神木”之称,是雕刻工艺品的珍贵原料。因它形似树木,故有“海柳”之称。海柳有红柳、赤柳、乌柳、石柳、藤柳等品种,其中红柳和赤柳颜色鲜艳悦目,是海柳中的珍品。海柳雕的制作,是利用海柳奇特的自然形状和天然色泽,运用剪……[详细]
  东山金木雕生产始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关帝庙时,由广东大埔县木雕匠人传入。当时的金木雕不仅广泛用于装饰庙宇殿阁中的梁柱、斗拱、神龛、屏风及各种佛、神像等,还作为香案、窗门、檐、床、柜、桌、椅的雕花装饰,被民间茶馆酒肆、豪屋富宅及婚嫁喜庆的妆套家具及器物等运用。东山金木雕工艺精细,品种多样,题材广泛,用材讲究,选用香樟木、楠木和纯黄金箔、福建漆料等上等地道材料制作而成,再涂漆上红、黄、绿、蓝、……[详细]
  东山肖米,又称烧卖,是东山县具有闽南地方特色的的传统风味小吃,也是闽南婚宴喜席必备的一道地方名小吃,已有数百年历史。肖米在中国南北方都有,是一种面制的食品,品种繁多,在江苏、浙江、广东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福建东山等地则将它称为肖米。烧卖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悠久。在元代高丽(今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馅稍麦”的记载,稍麦即是福建东山所叫的肖米。据东山……[详细]
  南音,又称南曲,是历代积淀多元文化形成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源于两汉晋唐,盛行于闽南一带,其乐器始于汉唐,其乐曲始于隋唐古曲,具有自己的指法,工尺谱和闽南方言唱词,自成体系,演奏时,右为琵琶、三弦,左为洞箫、二弦,唱者居中,亲执拍板,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东山的南音,主要分布在铜陵镇,铜陵“御乐轩”南音社,轩宇建于清代中叶。……[详细]
  黄金漆画,俗称溜金画,乃选取福建闻名的漆料和上等的金箔作为基本材料,在被装饰的木板或竹器上多次上大漆,再上退光漆,反复磨光之后,再用退光漆在其表面描绘出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各种图画,最后用金箔施行贴金。它多用于寺庙宫观木构件、古式木质家具的装饰,具有光彩夺人、久不褪色的特点。由于漆料优良,漆艺高超,对被漆的物件具有良好的保护和装饰作用。2007年8月28日,东山黄金漆画技艺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详细]
  剪瓷雕是福建闽南寺庙建筑中一种常用的传统装饰工艺,在今天的闽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有着较大的影响。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釉瓷碗瓷盘,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照需要用钳子、木锤、砂轮等工具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瓷片,用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壁画,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主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详细]
  东山宋金枣为清晚时期百年老店铺寿全堂研制。它采用新鲜金枣与丁香、甘草、川贝、陈皮等十多味地道中药材,按祖传秘方精制而成,具有消食、祛风、健脾、益胃等功效,尤对食积腹胀、胸闷、水土不服等更具独特疗效。该金枣咸淡适中,风味独佳,冲含两宜。寿全堂宋金枣自创制以来,在厦门、台湾、新加坡等地享有盛誉,成为居家旅行必备品与馈赠佳品。……[详细]
  东山县铜钵村净山院妈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庙宇供奉的是玉二妈,“开漳圣王”陈元光第二女儿陈怀玉“怀柔夫人”。明末郑成功率领水师挥戈东征台湾驱逐荷夷时将净山院“怀柔夫人”神像请上船,祈求妈祖神灵的保驾护航。台湾收复后,部分将士把随军出征的玉二妈金身恭请护送返乡,两尊神像并列同祀,尊称为大妈,把台湾回归的一尊称为二妈。玉二妈香火也在台湾敷衍扎根。……[详细]
  千百年来,集忠义勇于一身的关羽,是人民心中的英雄,历代皇帝不断加封,更加深了民间对关帝的信仰崇拜之情。唐总章三年(668),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58个姓氏的将士到闽南开拓,为安抚和凝聚军心,从祖籍中原河南引来了关公的香火。2005年,东山关帝信俗被列入为第一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东山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末年间,郑成功驻军铜山,关帝成了军队的精神支柱,成了收复台湾的精神……[详细]
  东山歌是在广东潮州歌传入福建东山后经过地方化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民间俗称“唱歌册”。传唱过程中先后融入了南音等其他地方曲种和音乐的艺术因素与曲调,具有东山地方特色。东山歌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照本宣科式地吟唱长篇韵文体的叙事“歌册”。节目内容故事性强,文字浅显,唱词押韵顺口,唱腔韵律平稳。传统的歌册节目有《万花楼》、《崔鸣凤》、《陈世美》、《凤娇与李旦》、《隋唐演义》、《薛刚反唐》等,20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