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左权县民俗文化

左权县十大民俗文化

左权开花调
  左权县位于太行山主脉西侧、山西省东部边缘,古称辽州、辽县,后因纪念牺牲在此的抗日名将而改为左权。左权民歌蕴藏丰富,据《辽州志》载,宋元以来,当地就有“闹元宵”、“闹社火”、“闹红火”的传统风俗。历代民众不断创造、传承,陆续产生了多种民间音乐体裁,如山歌、小调、号子、套曲、小花戏和吹打等,其中以开花调最具代表性。该类民歌属“山歌体”,因所有唱词一律以“花”为中心,以“开花”为比兴,故称开花调。更为独特的是,所谓“花”,不仅有植物之“花”,更有各类日常用具、物品之“花”,如“门搭搭开花扑来来,门外走进哥哥来”、“玻璃开花里外明,远远照见俺咯旦儿亲”、“油灯灯开花一点明,小酒盅挖米不嫌你穷”等等。这些民歌构思精巧,语词新颖,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此外,歌中用本地方言所构成的衬词衬句都堪称一绝,如“……[详细]
左权剪纸
  左权县位于晋中地区东南部,太行山主脉西侧,此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全国著名的“歌舞之乡”,素有“民歌海洋”、“小花戏之乡”的美誉,曾被命名为“山西省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左权剪纸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以不同手法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民众文化生活。作品形式不拘一格,有动物、人物、经典名著、风景名胜、历史名画等,小到几公分(脸谱、花鸟等),大到几十米(《清明上河图》、《辽城元宵》、《古城新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作品有《聚宝盆》、《丰收》、《金陵十二钗》、《暮归》、《观音》、《国色天香》等。剪纸人物动态优美,性格明显,线条秀丽流畅,色彩对比鲜明,虚中有实,寓意深刻,整幅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太行山民俗文化。左权剪纸艺术是植根于这块红色沃土上的艺术奇葩……[详细]
左权小花戏
  左权小花戏是产生于山西省左权县,流布于左权县及其附近的榆社、和顺部分地区的一种汉族歌舞小戏。其风格为:一步三颠膝要颤,上下起伏似波澜,轻盈灵巧扭摆甩,拧身转体臂划圆,欢抖彩扇如蝶舞,神韵要随意境迁。左权小花戏(即“文社火”)当起源于明初或宋、元之间,形成于清代,在清末盛行于辽县境内。抗战时期,“文社火”的称谓逐步由“小花戏”取代,辽县易名左权县后,“小花戏”称为“左权小花戏”。左权县也因此被评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小花戏的起源,迄今未找到有据的文字记载,因此,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考证资料。旧《辽州志》载:每逢元宵佳节,街巷门首均张灯垒火;晚上,村中男女在“社火”前导下,集队而行,走遍大街小巷,名曰“走百病”,有消灾祈福之意。明正德年间(1506-1521)的志书在风俗栏目内均书有“社……[详细]
  左权县河南村位于县城南,清漳河南岸,因村口门阁与县城旧南门隔河相对而得名。本地长期流传着一种独特的社火形式——黄河阵,表演时摆出两军对垒的阵势,对垒双方主要是由人扮演的兽与精、仙与怪等。此种阵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据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先轸而设。“黄河阵”的表演艺术在民国初年最为鼎盛,节目有所增加,阵容也在不断壮大,演出时,老寿星居中,法海殿后,金童玉女前行,大仙姑、二仙姑、三仙姑左右,黑白二蛇环绕,独角兽先行,双龟于独角兽左右,鹿鹤兔紧随其后,孙悟空、哪吒、鱼、蚌、虾前后穿插活动,“纛”字令旗于阵中,廻字旗、水板云板、虾兵蟹将排列四周,成为一个宏大的阵容,威武壮观。阵中穿插小戏剧情,如“独角兽戏弄众水怪”、“金和尚捉小鬼”、“鹿鹤同春”、“水淹金山寺”等。伴奏分为文乐器和武乐器,其……[详细]
  竹马,俗称“跑竹马”,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社火表演形式,一般出现在春节、元宵节闹社火活动中,现已拓展至节庆、- 、开业、庆典等场合。左权五里堠竹马表演不拘形式,唱念作打以剧目要求而定,唱词以七字句、五字句为主。演员可以即兴发挥,现编现唱,抓住什么演什么,看见什么唱什么,妙趣横生、幽默诙谐,观众捧腹而笑,余后生情,回味无穷。左权五里堠竹马阵法变化多达十余种,如跑大圈、大圈套小圈、十字串、扭八字、前后跑、左右跑等;表演形式多变,依据剧情需要,可一马独舞,可两马、三马或多马合舞,还可群马上阵共舞。骑马人可自持马鞭扬鞭催马,还可设赶马人手持马鞭与骑马人配合舞;舞步独特,舞姿优美。常用的舞步有大跨步、小跨步、碎步、云步、跳步等,伴有“摇头摇尾”、“摇头晃脑”,起、卧、抖身等动作,还吸取左权小花戏里的动……[详细]

全部左权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