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志山又称中阳山、王至山,位于黎城县西北部,当地人也叫广志垴。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一,黎城、襄垣两地民众都要在广志山奶奶庙前举办庙会,祭祀对象为襄垣老奶奶(娲皇圣母驾前侍女)。相传,清嘉庆年间,襄垣北关王雪梅不顾礼教之约尾随父母上广志山拜神,因思夫(亡佚,黎城人)心切,气绝化仙,俗称“老奶奶”。从此,襄、黎二县为其建庙供奉,时间日久,遂形成庙会,其中以十月初一(诞辰日)最为隆重。广志山十月一望乡……[详细] |
尧,五帝之一,姓伊祁(耆),名放勋,因封唐侯,故称“唐尧”,又因封唐侯前曾在家乡随母亲(庆都)烧制过陶器,所以亦称陶唐氏。《纲鉴会纂·三皇篇》载:“神农,其初国伊,继国耆,合而称之,又号伊耆氏”。《山西名贤辑要》记:“尧为黄帝五世孙,生长居处于伊耆二地,即今山西黎城县也。尧初号伊耆氏,实原于此。受封于唐,故又号陶唐氏。旋徙晋阳,及即位,乃定都平阳,又即今山西临汾县也。”《中国古地名辞典》解释曰:“……[详细] |
李佬人笑话是流传于黎城县及其周边地区的民间口头传统,作品多以机智勇敢、惩恶扬善为主题,表现了民众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风趣幽默、睿智豁达的审美情趣。“佬人”是旧社会专司征粮的“村官”称谓。晚清时期,“李佬人”出生在黎城西部山区岚沟一带一个叫“龟子石”的山村里(此村多为李姓)。在长期与官、匪、恶势力的较量之中,“李佬人”彰显出他见多识广、聪明机智、风趣幽默的卓越才能,为山民办了许多好事。久……[详细] |
刘氏老鼓发源于黎城县范家庄村,以制鼓师傅姓氏而命名,主要流传于晋东南和晋中地区,是伴随地方剧种(黎城落子)而形成的地方特色乐器,当地有“黎城老鼓,长子铜锣”的民谚。刘氏老鼓以清光绪年间黎城范家庄村刘旦首制,到现在已传至第四代,逾百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改进,刘氏老鼓以其音域宽厚、发音响亮、灵敏度强、音质恒定等特点,深受用主和内行们的赞扬。刘氏老鼓一般分为制作鼓身、制作鼓皮、蒙鼓调音和上漆四……[详细] |
上党女红主要是指流传于上党地区的女红工艺制作技艺和制品,具体内容包括民间绣艺和绣品(摆设与挂饰),布艺玩具类(老虎、狮子、十二生肖等),民俗服饰类(虎帽、虎鞋、肚兜、围嘴、斗篷等),上党“潞绣”技艺及绣品(主要使用本地蚕丝绞股线坊染,绣艺效果与杭、苏彩丝绒线有很大区别),民俗风情绣艺与制品(窗花裁剪、点色技艺以及上党民间枕顶、香包、书剑镜袋等)。上党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民众生活富庶、安定,与农耕文明……[详细] |
上党落子,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流行在山西东南部的戏曲剧种,上党落子是河北武安落子的一个支流,约在清朝道光年间武安落子流入黎城,后同当地语言,民歌相融合,逐步发展为具有上党乡土风貌的剧种。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班社分别受到上党梆子和蒲州梆子的影响,因而在清光绪年间,上党落子形成南路、西路两个艺术流派,后两者在艺术上又相互进行借鉴和吸收、逐渐统一了风格。上党落子源于河北武安落子。约在清道光年间吸……[详细] |
剪纸是黎城县民间工艺,由民间老艺人进行剪纸,剪纸特推出龙系列一套9张,共100套,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以及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剪纸,并可来图加工等业务。……[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