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长治市民俗文化

长治市十大民俗文化

潞安大鼓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董祥五等联络潞安府八县的百余名艺人成立“盲子队”,即鼓书艺人的演出活动班社,后来发展成为行会组织“三皇会”。据此,一般认为至迟在清代中叶潞安大鼓就已经形成了。早期艺人主要为盲人,后来有了明目人,20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了女艺人。民间传统的潞安大鼓表演形式为多人分持鼓板、三弦、二胡、低胡等分行当围圈说唱;走上高台后通常由一人敲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专人分司三弦和二胡等伴奏。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曲调丰富,旋律优美,富于乡土气息。传统节目有《打登州》、《破孟州》、《燕王扫北》、《巧连珠》、《巧奇缘》……[详细]
上党剪纸
  上党剪纸历史悠久,土生土长,像原野的花,散发着浓厚的芳香,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瑰宝之一。 我国的剪纸究竟产生于何代,历史上没有记载。1959年,才在新疆吐鲁番高昌遗址(阿斯塔那地区)出土的《对马团花》、《对猴团花》上记载有……章和十一年辛酉岁正月十一日。高昌章和十一年即西魏大统七年,也就是公元541年,说明我国剪纸大约就是这个时期开始的。但从后来又出土的南北朝的剪纸、晋国圆形对闯金饰片、西周铜带饰、战国的镂空银饰片、西周的秦公簿、西汉的金饰片等精美的图案中不难看出,这种金银饰片的雕刻和剪纸同属彩画的体系。这说明剪纸可以追溯到很古以前,至少在西汉以前。曾有首古诗为证: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虽然剪在桐叶、绢和金银上,说明剪纸早已形成。 上党地区也有类似文物出现,说明这里的剪……[详细]
沁源手工麻纸制作技艺
  沁源县中峪乡郑氏麻纸坊始建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二百余年。中峪乡渣滩村素有种植麻类植物的习惯,此类作物韧性十足、易提炼、成浆率高,为造纸提供了优质原料;而四季分明的气候也保证了造纸原料不会在暴晒和暴凉中变质,尤其是村旁的石山山洞中流出的清泉为造纸提供了优质水源。郑氏手工麻纸以麻皮、麻绳头为原料,生产要经过剁料—蒸料—上灰—洗麻—碾麻—下池淹纸—抄纸—压纸—晒贴纸几道工序,其中淹纸、抄纸、压纸、晒纸、揭纸全凭经验和手感,技术细腻程度要求很高,很难为现代化技术所替代。相关制作工具有麻皮、麻绳头、立石碾、洗麻料池、淹纸池、淹纸架、淹纸帘、晒纸架、晒纸刷、蒸料锅、垛麻斧、垛麻台等。郑氏手工麻纸制作从原料加工到成纸多道工序多数以手工完成,重要的生产技艺全靠师傅传承,口传心授,还要靠悟性和长期实践相结合才……[详细]
唐宫悦酒制作工艺
  唐宫悦酒是上党地区的历史名酒,原产于潞城市微子镇凤村。微子镇东1公里处冯村有一眼泉——凤泉(传说当年凤凰曾在此饮水),因水质好,百姓便以之酿酒,命名凤酒。唐玄宗李隆基任上党别驾时,寻访微子镇,闻香下马,对凤酒格外珍爱,将此酒带入宫廷,赐名“唐宫悦酒”。唐宫悦酒系纯粮固态分缸发酵清香型大曲白酒,生产过程完全采用传统工艺,沿袭传世秘方,酿造以大麦、豌豆制曲,以高粱为酿酒原料,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备料、制曲、润糁、装甑蒸料、出甑加浆、冷散加曲、入缸发酵、出缸拌糠、装甑蒸馏、坛存窖藏、分层调兑等步骤,其中制曲、酿造、蒸馏、勾兑等工序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制酒的相关器具有石头磨子、木斗、木锹、木水桶、曲箱、曲模、手推车、甑锅、铲子、柳簸箕、扫帚、竹耙、酒卮子、摘酒杯、摘酒布、酒坛、漏斗、坛盖、酒瓶、量杯、量……[详细]
辛寨陈醋酿造技艺
  辛寨陈醋起源于北宋元丰年间,因村人李咏供奉家酿老醋受封“提牌官”而始名。李咏在酿醋中,吸取前辈经验,将酿醋实现了工艺化操作:六天倒四次缸,再经过转缸,自然挥发,最终十斤原醋只剩下不到三斤。这样酿出的醋色泽黑紫、体态清亮,闻之醇香扑鼻,具有辛、绵、酸、香、甜、鲜多重特性。辛寨老陈醋的原料和配料很有讲究,不仅有高梁、玉米、谷子、麦皮,还有多种中草药料配伍。酿造工艺独特,分熟料和生料两种酿制方法,整个工艺流程要求非常严格,从配料、发酵、翻缸、淋制、日晒到成醋勾兑,环环相扣,各有规程。李氏后人发明的“二次发酵法”使物料充分糖化,酿出的陈醋“色泽深紫,体态透红,入口酸,入喉香,回味不绝。”辛寨醋酿成后,要根据时间长短,浓度、酸度高低进行科学勾兑,这种勾兑不是简单的掺搅,要有资深专业醋师,按祖传密方进行……[详细]
长子炒饼制作技艺
  长子炒饼是用面粉、肉丝、蒜苔、粉条加上鸡汤,配以各种佐料制成的上党传统小吃。当地民谚有云“上党炒饼在长子,长子炒饼在石哲,精工细作炉卜香,赛过宫廷八仙汤”。相传,长子县清代著名书法家冯士翘先生,经常徒步民间深入农户。一日,他行至石哲村,到一户人家打尖。户主吩咐家人做待客饭。冯士翘将主人端的饭、汤吃了个净光,并打听饭菜名称?主人回答道:“你吃的饭是用小粉面、粉条、白萝卜条做成的,叫‘炉卜’,是我们这儿待客饭。”冯先生听完叙说,高兴地取出文房四宝写诗赠给主人作为留念,扬长而去。回家后,夫人按冯先生说的方法做“炉卜”,可是怎么也做不好。于是她和面烙饼时抓了几把白面,掺入小粉面烙成饼,切成丝同粉条和白萝卜丝焖炒在一起,成为“长子炒饼”的雏形,至今长子、屯留的百姓,叫“炒饼”还是“炉卜”。长子炒饼在选……[详细]
襄子老粗布织造技艺
  襄垣,因赵襄子筑城于此而得名。相传,襄子筑城时召来人士巨增,布匹用量甚缺,襄子曾亲自带头纺织,以解所需,襄子老粗布的手工纺织技术也从此流传下来。明清时期,老粗布手工纺织空前繁荣,民间家家有纺车,户户有织机,人人穿布衣。女人会不会纺织成为婚嫁择偶时一条不成文的社会习俗。襄子老粗布又名“老土布”,主要原料是棉花,制作程序纯手工操作,整个生产过程不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襄子老粗布织造工序主要有选棉、弹花、搓花卷、纺线、染线、络线、合线、径线、浆线、刷布、挂线、栓线、穿筕板、缠线、上棱、牵机、织布、下机、浆布、捶布等大小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里还有诸多子工序,千丝万缕,环环相扣。除白布外,若织花格布则又需染色、煮线、晾线、合成等多道复杂程序才能成布。主要生产工具有搓板、箭杆、纺车、线椗、线架、落丝、木拖……[详细]
沁源剪纸
  沁源剪纸源远流长,主要分布于郭道村及其周边区域,依附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表达了民众祈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沁源剪纸主要体裁有:窗花、门笺、礼花、刺绣花、灯花、艺术剪纸画、轴裱剪纸画。按题材分为神仙、佛像、名著人物、戏曲故事、农事耕作、节令习俗、历史典故、新闻时事、风趣幽默、传统寓言、风景花卉等作品。传统制作工具有剪刀、纸捻、香头、锥子、裁纸刀、油灯、麻纸、刷子等。代表作品有《狮子滚绣球》、《猫戏蝶》、《省亲》、《教子》、《老鼠娶亲》、《鱼闹莲》、《蛇盘兔》、《九鱼一兔》、《猴猫撵兔一扑葱》、《蟾蟾吹笙笙》、《蛤蟆抱金砖》等。沁源剪纸是在传统剪纸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润饰艺术,兼具现代神韵和传统地方特色,它多用谐音和象征寓意手法表现,技法丰富成熟、独特细腻,作品大多以剪刀剪制而成,是……[详细]
沁源木雕
  沁源木雕是流传于沁源县赤石桥乡涧崖底村及其周边地域的一种古老造型艺术,据艺人追忆,当地木刻艺术清乾隆年间开始盛行,至今已有四代传人,主要用于月饼模具雕刻,成品远销晋南、晋中、河南等地。沁源木雕原材料主要有山梨木、枣木两种,取材必须选在冬季,用手工锯拉成板,然后采成块状,再用铡刀倒成圆空,按照木板质地画出适宜的图案,最后用刀则和圆刀开始细刻,查看修改后才算完工。木刻作品的好坏主要在于匠工的制作理念、艺术构思和手功,所用工具有刨则、铡刀、刀则、斜刀、圆刀等,雕刻的图案有鸳鸯戏水、喜鹊登梅、福、寿、丰、优、财、寿桃、猴、兔、月亮、葫芦、鱼、葵花等。经手工雕刻而成的月饼模具图案清新、活泼、寓意丰富,表现了民众祈盼团圆、美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不仅能够为传统节日增添色彩,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详细]
炎帝的传说
  长治古称上党,是中华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曾在这块土地上耕稼穑、艺五谷、尝百草、创医药,进行一系列生产生活活动,创造了人类从渔猎到农耕,从游牧到定居的伟大历史变革。长治市区幅射周围百里之内有炎帝神农文化遗址、遗迹五十余座,记载炎帝史迹的碑文数百通。长治市城区、郊区壶关、长治县、长子、屯留、黎城县等地都有炎帝庙、炎帝碑碣,从北齐到民国近二千年的碑文记载着五千年神农的史迹,炎帝的传说和这些遗址和碑文成为中国古代文明最为真实的写照;是炎帝神农在上党地区生活生产的见证,是及其珍贵的文化遗产。现搜集到已出版的炎帝文化相关作品有《五帝断代工程研究》、《炎帝文化》文集、《炎帝文化》季刊杂志、《炎帝汇典》、《炎帝在上党的神话传说》等等。长治又是中国神话的故乡,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详细]

全部长治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