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平顺县民俗文化

平顺县十大民俗文化

独辕四景车赛会
  独辕四景车赛会是山西平顺县的汉族民俗活动。作为该县东峪沟九天圣母庙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大赛会”上的主要社火之一。四景车定型于明代,车高13米,通体用彩色丝绸扎制,由车棚、盆、车楼、桅杆组成,车前套有两头梢牛。“四景”并非车身有四处景观,而是指车内巧妙的设计和独特的工艺。四景车产生与当地的九天圣母庙庙会颇有渊源。九天圣母庙位于平顺县城西北社乡东部的东河村,属宋代建筑,距今已904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天圣母庙在当地影响很大,特别是每年三月举办的规模盛大的古庙会尤其令人关注,是当地百姓最乐于参与的一次盛会。会上的汉族民间社火门类繁多,其中就有四景车4辆、社楼24抬、神驾2抬、神马24匹、抬杠、报饰(彩童)、小跷、高跷、社鼓、民乐队、行户乐队、庙党乐队、扛妆、神旗、牌、伞、银伞、弯驾…………[详细]
2、刮街
  刮街是长治平顺县一带正月十六进行的一项民俗活动,主要分布区域为平顺县北部浊漳河谷沿岸,包括北耽车、阳高、石城二乡一镇,以石城镇白杨坡村最为典型。平顺刮街是古代“乡人傩”的遗形,大致产生于宋代以后,主要是借助神灵的力量,将村中潜藏的妖魔鬼怪、- 污秽,驱赶出村庄,以求一年平顺安康。刮街每年正月十六下午举行,活动时先由村上年龄最大的老人在三神庙前焚香祷告,然后鸣炮启程,队伍按事先预定好的路线将全村街巷“刮遍”,最后,再返回神庙,活动结束。刮街队伍有严格顺序,走在最前面的是持两根三眼 和放鞭炮的开路者,其后是两支火把,由谷草绑缚,长约三丈,由三四个人抬着。第三排有铡草刀两把,砍柴刀两把,红樱 两把。第四排是灯笼,分两排,一般每排四只。第五排是火斗,火斗由铁片做成,样式和水桶相似,但铁条之间有间隙,……[详细]
  九曲黄河阵也称转九曲或转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关于九曲黄河阵的起源,各地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它是道家阴阳太极图的变形;有的说它源于古代战争中的迷魂阵图形。《帝京物略》载:“正月十一日至十六日,乡村人缚秸作棚,周悬杂灯,门径曲折,藏三、四里,入者如不得径,即久迷不出,曰‘黄河九曲阵’也”。可见,“转九曲”活动在民间历史悠久,十分盛行。按照民间传统说法,每年正月十三各路神仙便会入凡间观灯,十四日开始“转九曲”,百姓们燃香焚纸、持灯鸣炮、鱼贯而入、乞求平安、周而复始、岁岁平安,一直延续至今。平顺县石城镇白杨坡村元宵转九曲灯历史悠久,据《白杨坡志》记载,清光绪年间,村人岳志得将河北邯郸的九曲黄河灯用白布当图纸,照抄图样带回来家乡,发展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平顺转九曲灯场设在平……[详细]
  山西省平顺县白杨坡村自古就有种植棉花的传统,当地人为满足自身需要,形成了以棉花为原料,开展手工纺花、织布的传统。据清光绪《白杨坡志》记载,白杨坡土地主产棉,而昼夜纺织,出土布颇多,远销他境。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村人岳志得将村里零散纺织户集中起来,在河北邯郸开办了“兴得布店”,所织布匹贩售到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年销家织布84万匹。近代以来,国内外大规模的机械纺织对传统手工纺织技艺形成巨大的冲击,然而白杨坡村始终以手工纺织闻名周边,技艺传承至今。平顺白杨坡手工纺织以本地及周边所产棉花为主要原料,要求必须是晴朗干燥时采摘的成熟棉花,具体工艺流程分为晾晒、轧籽、弹花、搓花,把搓好的花纺成线,打穗、落线,然后上织布机织出成品布,成品布再由工艺精湛的技艺人做成各种日用品和工艺作品。整个工序严谨、熟练,织……[详细]

全部平顺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