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屯留区民俗文化

屯留区十大民俗文化

  “瞪眼家伙”,又名“一更催”、“草圪节”,是流行于屯留县东部及长治市郊区西部农村的传统民间祭祀舞蹈。“瞪眼家伙”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产物,原是用于祭祀的锣鼓乐。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当地农业丰收,村民为了酬谢神灵保佑,以锣鼓乐谢神,“互视会意,互相敲拍,瞪眼传情”,并改变原来的打法和队形,变祭祀舞蹈为欢庆丰收舞蹈,俗称“瞪眼家伙”。“瞪眼家伙”的表演者全是青、壮年男性。表演时持鼓、铙、钹者居中,由鸣号者居首,持马锣者殿后,敲击节奏张弛有致,舞蹈动作简朴大方,音响气氛热烈奔放,表演阵势恢宏粗犷,队列变化灵活多样,表演者乐器在手中运用自如,身体或俯或仰,双腿或弓或伸,双臂或曲或张,脸对脸,眼对眼,互瞪传情神彩飞扬,敲击力度忽弱忽强,时如两虎相争,时如二龙戏水,又如凤鸟飞翔,反映出了……[详细]
  屯长道情是屯留道情、长子道情的合称,流传于晋东南长治、长子、潞城、壶关等地,起源无考,当地流传朱元璋以道情说唱煽动民众造反推翻元朝- 的传说,兹为一说。道情源于唐代道教经韵,初称道歌,用渔鼓、简板伴奏,是传道宣传教义及募捐化缘的工具;宋代吸收词、曲牌,衍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之后,道情中曲牌一支发展为戏曲,诗赞体一系形成曲目相类的说唱道情。因此,屯长道情乃诗赞体道教经韵一支。早期道情唱腔较少,基本是数板形式,只在结尾哼出简单腔调。后来在长期的演唱中,艺人吸收了当地的一些民歌小调,使其逐渐有了比较固定的唱腔,伴奏乐器用小钹代替了渔鼓,但仍保持单人坐唱或走唱的形式。演唱者左手持简板,在小指上拴挂一扇小钹,右手持筷子敲击小钹,和简板配合,打出“啪堂啪堂”的节奏声响,用以奏前奏和间奏,简板一……[详细]

全部屯留区民俗文化>>>